新高考時代,取消錄取批次后的危和機
2016-11-03 13:27:37搜狐教育文章作者:梁挺福
近幾年,關(guān)于高考招生改革的動作頗頻繁。從2014年9月國務院《關(guān)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fā)布之后,中國歷史上最全面最徹底的一次高考改革拉來大幕。這兩年我們也逐漸看到了改革所帶來的種種變化:比如,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在傳統(tǒng)招生錄取之外,開始啟用綜合素質(zhì)評價的方面,選拔錄取更多素質(zhì)全面的考生;比如,高考命題的統(tǒng)一,2016年僅有五省獨立命題,26個省份都使用了全國統(tǒng)一命題。越來越多的省區(qū)市選擇了由國家考試中心統(tǒng)一命制的高考試題;比如,為保證中西部地區(qū)孩子能夠有學可讀,能夠進入好大學讀書,各種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都在有針對性地向貧困邊遠地區(qū)傾斜;比如,招生錄取批次的合并與減少等等;這些無論是高考考試方面,還是在考試招生方面的改革,為2017年新高考的實施,都是有較為直接而深厚的鋪墊。
本文就以2016年變化最大的錄取批次改革為視角和切入,來談談新高考改革的變化與影響。
作為高考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招生錄取的改革正在從表面走向深化,錄取批次原是為了方便招生采取的工作方法,可是在社會上往往把批次當作衡量學校優(yōu)劣的標志。三本不如二本,二本不如一本,在升學、就業(yè)的社會評價中,二本、三本的學生承受著歧視和壓力,甚至根本沒有參與的資格。另一方面,二本、三本學校的辦學聲譽也受到影響,即便有特色、就業(yè)好的學校也面臨著聲譽低、招生難的困境。廣大學生和家長寧可將批次優(yōu)先考慮,也不愿結(jié)合實際地考慮學校的真實實力。
早在多年前,山東省就開始試點取消“三本”批次招生。截止2016年,已有13個省份取消了三本招生,并入二本。上海2016年更進一步將本科全部批次合并。2017年,山東、海南也將取消批次劃分,屆時,將只有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招生。
批次合并之后,打破人為的三六九等劃分,對于高校要求也越來越高。所有高校都必須以其辦學特色,專業(yè)特色定位吸引生源。有特色的二本、三本院校則有希望借勢崛起。
批次合并,對民辦高校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批次合并之前,社會對于處于三本招生的民辦院校、獨立院校有較明顯的歧視之嫌。徹底取消高考錄取批次之后,高校的一本、二本、三本身份將不復存在,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時也不再糾結(jié)于錄取批次,將更注重對學校和專業(yè)的選擇,這對促進教育公平、就業(yè)具有重要意義。面對這樣的形式,不論是傳統(tǒng)的二本公辦院校,或是民辦院校,都將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沒有特色的高校將很難生存,高校之間的招生競爭最終要回歸到辦學實力的競爭。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對于實力較強的民辦院校來說是“春天來了”,而對于實力較弱的民辦院校卻可能是“寒冬將至”。批次合并免去了三本學校招生的難言之隱,提供了發(fā)展特色專業(yè)的可能,也促使二本學校根據(jù)自身特色改革發(fā)展。對學生而言,挑大學選專業(yè)可以更加注重興趣合不合、專業(yè)實力強不強,不必為批次傷神。
但是,也應當看到,錄取批次合并的背后,我們所遇到的高考志愿填報的新風險:以河北為例,2016年,本科二批與三批合并,導致當年各批次線極低,而招生計劃不斷減少,從而使得各個批次招生更加激烈,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過了相應批次線,卻無法在相應批次被錄取的案例。
同時,二本、三本合并錄取,就意味考生落榜的風險大了。尤其是二本壓線考生,往年這部分考生即使沒被二本院校錄取,也還有三本院校作為保底,而今年這樣的保底不再存在,考生需要慎重考慮,照顧到兩個層次的學校。因為一旦選擇不好,個別的三本院校通過這一輪的洗牌,可能生存發(fā)展都成問題,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一旦落榜,直接就是專科院校,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也還是非常不利的。
作為高考改革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招生錄取批次的改革對于高校要求不斷提高,高校如果想要招納更多優(yōu)秀人才,必須積極走出去,爭創(chuàng)“雙一流”,以更加獨特的專業(yè)和辦學特色吸引考生報考。而這也是和2020年,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屆高三的高考志愿填報方式想匹配吻合的。批次合并之后,未來的專業(yè)+院校模式將更為清晰明了。對于新高考的啟動,批次合并無疑是必不可少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