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院校動態(tài) >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諸侯們明爭重點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諸侯們明爭重點

2013-03-12 15:14:13山風的新浪博客文章作者:山風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

  第三回 諸侯們明爭重點 教育部暗做平衡

  前文說到教育部終于擬定了一份20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的大名單,本以為可以平復各方的爭議了。那知道蛋糕越大越不夠分,一時間,不僅省份之間,而且行業(yè)之間都紛紛加入爭進重點大學大名單的隊列中。這中間,只有河南省安心一偶不為所動,河南此為使其今后留下各種隱患,此處且按下不表。只說一時間教育部是顧此失彼,手忙腳亂,無奈之下,只好拿出廣撒胡椒面的看家本領來----擴大重點大學名單,方暫時平息了各方的爭議;蛟S是由于來自某些方面的壓力,或許是因為擔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在當時,這份名單僅供內部掌握,并不公開對外宣布。

  此名單分:綜合大學、工科院校、師范院校、農林院校、醫(yī)藥院校、外語學院、政法、財經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軍委所屬院校十大類;列入了有64所高校之多。具體名單如下:

  綜合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蘭州大學

  工科院校: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大連工學院、東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華中工學院、重慶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郵電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礦業(yè)學院、北京鐵道學院、北京化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吉林工業(yè)大學、大連海運學院、華東水利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同濟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中南礦冶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師范院校: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農林院校:北京農業(yè)大學、北京農業(yè)機械化學院、北京林學院

  醫(yī)藥院校:北京醫(yī)學院、上海第一醫(yī)學院、中國醫(yī)科大學、北京中醫(yī)學院、中山醫(yī)學院

  外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

  政法、財經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北京政法學院、北京對外貿易學院

  藝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

  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學院

  軍委所屬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第四軍醫(y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在這個大名單中重點兼顧了行業(yè)之間的平衡,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照顧的不夠,雖然有南京、西安、成都、重慶、長沙、唐山等地上榜,但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加上偏東北的大格局沒有本質的變化。

  早于涉及的高校太多,不再一一列舉,只挑幾所老漢覺得有點意思的現象和學校說說吧。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高居榜首,可見新中國對自己的教育長子依然疼愛有加。人大立校已有十年了,政府的投入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各方面也都走向了成熟。憑心而論,此時的人大綜合實力確實很強,但是遠沒達到能超越北清占據第一的水平。

  清華大學:被劃為工科大學有些蹊蹺,至少清華和中科大、中國醫(yī)科大學相比,更有資格算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吧。當然大學水平的高低不必通過是不是綜合類大學來評定,但是這樣人為的硬性的把清華這樣的名校歸于工科又不給個公開的,說的過去的理由,實在做的過于勉強。

  中國醫(yī)科大學:當時就能在校名前冠以中國二字實屬罕見,更令人納罕的是中國醫(yī)大實際上地處沈陽。仔細看看,到如今也就北京地區(qū)的高校能頻頻更名為中國某大學,而在當時他們也無非命名為北京某學院,這可襯出在非京城之外的地方冠以中國名號還稱大學實屬不易來。個中原因,深刻許多,非簡單一句話能說清。不過事至今日,中國醫(yī)大雖名聲不改,地位則早已不似往昔,所以多說無益,翻過這一頁吧。

  國際關系學院:其前身是1949年創(chuàng)建的中央外事干部學校,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正是從這里受訓后走向世界的。1961年,學校同外交學院合并辦學,曾易名為外交學院分院。1965年,由陳毅定名為國際關系學院,直屬于中央調查部。所以,把這所院校歸于政法、財經類大學的原因恐怕更多的是考慮國際政治方面吧,至今仍然有很濃郁的這種色彩吧。

  南京大學、重慶大學:這兩所高校能上此榜有些在意料之外,特別是地處西部,身背曾經是國民政府陪都惡名,已經被院系調整拆的肢離破碎的重慶大學能上榜實屬不易。說明建國十年以來,一些曾經過于表象化的概念已被人們理智的淡化了,看待問題更加注重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了。

  這個大名單考慮了高校的出身和歷史,既保證了紅色大學的繼續(xù)領先,也給了一些當時認為出身不好的高校以應有的名份;兼顧了行業(yè)和特色,雖然綜合大學和工科大學的區(qū)分不盡完美,但是基本上涵蓋了當時的大多行業(yè);還特別突出了軍工行業(yè),密切結合了新中國發(fā)展的現實,不僅是有軍校在列,還有多個國防工業(yè)類的大學上榜。所以,這個榜單雖然離今天很遙遠了,但是仍然很有參考價值,不次于當今某些大學排行榜,當然這一定要結合今天高校的新校名來比對了。這也算是我做這個系列的現實意義,各位看官留意矣。

  盡管已經明的暗的定了60多所重點高校了,但是尚未入榜的高校仍不罷休。一時間,各地各部門為了這些利益動用各種資源奪來搶去,有些爭的還是很沒原則,很沒道理的。說起來好象都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并非是為一已之私欲,其實,這里夾帶著非常不好的社會風氣:就是大家都可以為了小集團、本部門的利益向公共利益講價錢,而管理部門沒有一部可以依據的法律制度獨立行政,處處受強勢部門和強勢人物的轄制,這樣下去國家管理怎么能規(guī)范起來?看起來這都是些無關大局的小事,是枝節(jié)未稍的問題。那個年代,很多重要崗位的領導人也確實以為教育界的事沒大事,爭個重點大學名額不會引起有礙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風波。然而,風起于清萍之末,禍起蕭墻之間。我們事后反思,雖說緊接著那場民族浩劫與我們所說的此時爭進重點大學名單的事情看不出有必然聯系,但是那種已經在社會上開始漫延的,隨時把個人利益以地方和部門的名義凌駕在一切之上的戾氣,注定是它的社會基礎。此時,一場天崩地裂的大災難已經悄然來臨,新中國的大學瞬間被卷入到狂風驟雨之中。

  雖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第一回 打破院系舊格局 突出計劃新思維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第二回 門類重點兼照顧 地域集中在京滬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第四回 文革風暴起春雷 校園雪飄觀冬梅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第五回 白卷竟然也上榜 大學因此不分檔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第六回 高校重考納精英 學子勤學度寒窗

新中國重點大學變遷演義:第七回 社會呼喚樹重點 部門頒發(fā)新名單

[標簽:大學 高校]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