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備考策略 > 高考過來人分享:大學里如何讀書

高考過來人分享:大學里如何讀書

2012-09-17 16:19:32中國青年報文章作者:楊玉圣

  前幾天是兒子楊肯20周歲的生日。20歲,的確是一個金光燦燦的年齡,也是青春歲月的標志性年份。如果有機會進入大學學習,20歲大概是大二的樣子。大二學生,已經(jīng)過了大一的新奇、激動與幼稚,應該已經(jīng)從青澀的中學生轉型為煥然一新的大學生了。

  好的大學(我這里主要是針對綜合性大學),既有綜合性的圖書館,又有專業(yè)性的圖書館,單此“書的海洋”,就足可以讓任何一名年輕上進的學子慨嘆:“學海無涯,書海無邊。”此外,還有名家云集的學術講座、廣泛的海內外學術交流、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乃至無話不談的“宿舍夜話”,等等。

  北大名教授陳平原先生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讀書的“風景”》,其中,有一篇廣為流傳的關于讀書的演講,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讀書”》,值得每一位讀書人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反復品味。

  我自己也曾經(jīng)在北京林業(yè)大學、杭州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做過類似的關于大學生讀書的講座,強調“博覽群書”、“讀書無禁區(qū)”(李洪林先生語);大學生得讀書,就像工人得做工、農民得種地、歌星得唱歌、演員得演戲、教師得教書、官員得開會一樣,天經(jīng)地義。

  讀大學,讀什么書?作為學生,當然首先得讀專業(yè)書,但這絕不意味著滿足于僅僅讀教材。教材,讀其中一本有代表性的,也就夠了,因為目前的絕大多數(shù)教材都是東拼西湊之作,乏善可陳。

  讀什么?讀本專業(yè)的名家名著,讀原版的名著,特別是非專業(yè)的跨學科的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著作。初讀,也許味同嚼蠟;讀不懂,沒有關系,因為有些經(jīng)典注定是讓大多數(shù)人讀不懂的。從囫圇吞棗到一知半解,從不懂到讀懂,乃至讀透,乃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甘苦與共、苦盡甘來的復雜過程,一言難盡。

  讀書,除了汲取知識、學養(yǎng),更重要的是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再去讀書,用比較的視角,用批判性的思維,嘗試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研究性地讀書。讀書讀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養(yǎng)成一種學術的判斷力,從而才有可能融會貫通,有所發(fā)現(xiàn),進而推陳出新。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把知識內化為修養(yǎng),而且還要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從而為做一個“有尊嚴的知識人”(余英時教授語),奠定扎扎實實的理論、學術和知識上的堅實基礎。

  在大學里,分數(shù)的意義已經(jīng)不再像在中學里那樣是學生的“命根子”了。為分數(shù)而學習的大學生,一定是舍棄了博覽群書的取向、自由探索的過程,基本上是圍繞著教材、講義或者教室打轉轉。這樣,與其說是讀大學,不如說是讀高四、高五、高六、高七。尤其在綜合性大學還不會讀書的話,大學算是白讀了。

  作為家長,同時也是身為有25年教齡的大學老師,我從未在分數(shù)上要求過楊肯。從大一一個學年的情況看,除了必修課和自己本專業(yè)的課外,楊肯還選修了王希教授、閻步克教授等主講的歷史類課程,并旁聽了賀衛(wèi)方教授的課,這使我感到特別欣慰。盡管作為文科生在“高等數(shù)學”這門頭痛的必修課上僅得了可憐的70分,但楊肯仍然在選修課、專業(yè)課上成績優(yōu)異,一個學年下來,在“牛人”濟濟的北大法學院160位同學中,排在60名左右。我覺得,這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何況,在過去的一年,楊肯還一直主動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攝影,拍片,策劃,剪輯,導演,設計,并在《中國青年報》、《散文百家》和《律師文摘》上發(fā)表了3篇習作。凡此種種,可能比高分數(shù)更有意義。

  當然,這還只是一個大一新生作為學徒的學步。大學4年,貌似很長,實際上,很短。尤其是“畢業(yè)季”的大四,大約是最“不靠譜”的一年:除了畢業(yè)論文、各色聚會外,或考研,或找工作,或聯(lián)系出國,無論是校園還是內心,已經(jīng)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

  因此,大二可能是4年大學生活中最自在的兩個學期:度過了大一新生的好奇與興奮,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的環(huán)境、節(jié)奏與方法,心態(tài)回歸正常,思維開始活躍,有可能進入讀書與學習的自由狀態(tài),從而可以在修習專業(yè)課的同時,或結合課業(yè),開始自由地閱讀、思考和寫作。我很欣慰的一點是,從這個學期開始,楊肯有意識地主動親近經(jīng)典,把閱讀《利維坦》、《政府論》、《聯(lián)邦黨人文集》和《通向奴役之路》提上了日程。邁出這一步,可能就是大學讀書生活的一個新起點,也意味著,迎接知識上的新挑戰(zhàn)、學術上的新機遇。同時,我還期望楊肯能夠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沉潛下來,精讀,思考,比較,力求有所心得,并寫出學術性的讀書報告。因為寫作是大學生的另一個基本的素養(yǎng)。

  我總是跟我的學生講,讀大學,不在于讀什么專業(yè),而在于是否能學好,其中關鍵是學方法,因為一旦學會了方法,即可觸類旁通;就文科大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技藝有二:其一是“說”,其二是“寫”;能說,會寫,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識水準、綜合素質和學術修養(yǎng)。如果一個文科生讀了4年大學,到頭來,連“說”和“寫”這兩關都過不了,大學就白讀了,無形之中,4年就浪費了。

  人的一生約略可以劃分為3個大的時段:一是30歲之前,二是30~60歲之間,三是60歲之后。從“90后”新生代的可預期前景看,這3個時段應該各有側重:第一個時段,只要條件允許,應該一鼓作氣讀完高級學位(至少是名牌大學的碩士學位,最好是拿下博士學位),同時再娶(嫁)一個可以托付一生的另一半。第二個時段,只要身心健康,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人做事的最好時光,也是成就事業(yè)的黃金年華;至于60歲之后,應該是以享受人生為主。不管怎么說,每個人的情況或許有所不同,但大學4年絕對是前提中的前提、基礎中的基礎。所以,大學生活的質量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一生的幸福指數(shù)。

  作為過來人,我還想特別提醒一點的是,與電腦、網(wǎng)絡適當保持距離。電腦也好,網(wǎng)絡也罷,一言以蔽之,無非就是工具而已;如果反過來,一天到晚抱著電腦,電腦和網(wǎng)絡就異化成我們的“主人”了。如此一來,久而久之,除了對視力的嚴重損害外,包括頸椎、腰椎,早晚得出大問題。

相關閱讀:

高三復習:提高每天學習效率的13條規(guī)律

2013高考備戰(zhàn):高三第一次月考各科復習策略

新高三學生如何盡快進入高效學習狀態(tài)

備考提醒:2013年高考復習的五大陷阱

[標簽:大學 高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