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三種心態(tài)易致孩子不合群呢
2024-10-17 09:38:07網絡整理
自卑、自傲、妒嫉是導致孩子不合群的主要原因。 自卑的小彬,不敢與同學交往
小彬(化名)在電話那頭的聲音苦惱且著急。
她說自己長得不漂亮,同學老是笑她丑,都不喜歡和她玩,即使和她說話,大多也是在挖苦她不好看,有些話很傷她的自尊心。小彬覺得自己在班上很沒地位,也沒有好朋友,想找個能說心里話的朋友都沒有。
化解典型:“黑牡丹”考上華師一附中
聽完小彬的訴說,韓秀珍老師向她講了下面這個真實故事:
“黑牡丹”是欣欣父母給她取的“外號”,因為欣欣皮膚黑,長得也不怎么好看。
可在班上,欣欣從來不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而自卑,她成績好、文藝方面也突出,和許多同學都是好朋友,最后,她考上了華師一附中。
專家支招:孩子自卑,家長要多贊揚
韓老師分析,小彬不夠自信,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面對同學時,總擔心別人取笑自己的短處,所以害怕與人相處。
其實她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優(yōu)點,多看自己的長處,不要用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即使是弱點,也要把它轉化為強勢,就像“黑牡丹”。
韓老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因自卑不敢與人交往,應引導孩子積極看待自身不足,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發(fā)揮自身長處,自信主動地與他人交往。
家長平時可從多角度贊揚孩子的弱點,夸大孩子的優(yōu)點。但對孩子的不足與缺陷,還是要讓他學會面對。
自傲的冬冬,嫌同學“庸俗”
昨日來電中,有一位媽媽向韓秀珍老師傾訴,自己的兒子冬冬(化名)不愿與同學和父母打交道。
雙休,冬冬上街買書,爸爸媽媽說陪他一起去,冬冬丟下一句“不用”轉身出門,留下父母面面相覷。
在班上,冬冬不愿和同學講話,一心只顧自己。冬冬說和同學沒有共同語言,因為同學開口閉口都是上網玩游戲,而自己喜歡畫畫。在冬冬眼里,同學都那么“庸俗”。
個案輔導:尋找與他人的共同愛好
韓老師對冬冬的媽媽說,孩子不愿家長陪,家長可找機會問問原因。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和他交流時就多講與此有關的話題,提起孩子興趣,讓他有話想說,再慢慢培養(yǎng)他與人交往的習慣和能力。
孩子不喜歡與同學交流,如果是因喜好不同,家長應開導孩子,即使興趣不同,還是可在其他方面找出共同愛好,或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專家支招:孩子自傲,多參加集體活動
許多孩子覺得自己比別人強而輕視他人,他們常自以為是、自夸自大,不愿和別的孩子交往。自傲的孩子主要是因自己成績好,把這當成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不覺得這是驕傲的情緒。
當孩子有意無意在家說起“XX學習蠻差勁”的話時,家長就得注意,孩子已經有了自傲的傾向。這時要告訴孩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應多看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切不可孤芳自賞。
自傲的孩子大多經不起挫折,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常常很脆弱。家長應讓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對人和事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能斤斤計較。
成績進步招人妒
小平(化名)這次在班上考了第三名,可沒有同學恭喜他進步,相反,他聽到不少流言蜚語。
有同學說,小平肯定是到辦公室去時偷偷看到了試卷,所以考得好;有同學說,肯定是小平的家長給老師送了禮,老師把試題透露給了他。
小平很不開心,自己努力學習,成績提高了,可同學都這樣看他。于是他在班上沉默寡言,不想和別人多說話。
專家支招:教孩子接納“強人”
韓秀珍老師分析,妒嫉是導致學生關系不和諧的最突出問題,也是最害人的一種心態(tài)。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偷同學的復習資料,這種行為最尋常;第二,在同學背后誹謗;第三,同學成績好,就懷疑別人不是真實水平;第四,不肯借資料給同學。
面對孩子的妒嫉心理,家長要教會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接納同學比自己強、學習比自己好。
其次,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同學考得比自己好,自己不應該在背后做小動作害人,而應該把同學當成自己的競爭對手,激勵自己發(fā)奮學習。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