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歸去來兮辭》 10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11:51:1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抒情小賦這種文體的特點,總結文體規(guī)律和寫作特點。
2.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3.感受本文感情真摯、發(fā)語真誠的特點,領會作家的感情和志向,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細讀課文,梳理重點字詞,學習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難點:通過具體細節(jié),感受作家在文中表達的對于官場丑陋的厭惡,以及對于自然美景的熱愛,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勞動的審美志趣。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PPT展示);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準備
PPT及作家的背景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作者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介紹陶淵明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其中要重點介紹陶淵明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二)整體感知
1.根據課前預習,再次默讀課文。
(注意:在讀的過程中將書中標注的注釋寫在課文中,記誦重點生字詞的含義)。
2.梳理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
(1)詞類活用:生生
(2)重點虛詞:如——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以”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