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 2025年高考語文高頻文言實詞分類練習

2025年高考語文高頻文言實詞分類練習

2024-08-29 15:51:13網(wǎng)絡整理


高考

  
  高頻文言實詞分類練習

  “高頻文言實詞”分組練(一)

  第一組:識、致、誠、非、及、負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封倫,字德彝,觀州蓚人。倫少時,其舅盧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識過人,必能致位卿相。”開皇末,江南作亂,內(nèi)史令楊素往征之,署為行軍記室。素將營仁壽宮,引為土木監(jiān)。隋文帝至宮所,見制度奢侈,大怒曰:“楊素為不誠矣!殫百姓之力,雕飾離宮,為吾結怨于天下。”素惶恐,慮將獲譴。倫曰:“公當弗憂,待皇后至,必有恩詔。”明日,果召素入對,獨孤后勞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無以娛心,盛飾此宮,豈非孝順。”素退問倫曰:“卿何以知之?”對曰:“至尊性儉,故初見而怒,然雅聽后言。后,婦人也,惟麗是好,后心既悅,帝慮必移,所以知耳。”素嘆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素負貴恃才,多所凌侮,唯擊賞倫。驟稱薦于文帝,由是擢授內(nèi)史舍人。

  1.與“此子智識過人”的“識”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

  B.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C.相逢何必曾相識

  D.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解析:選B文中的“識”意為“見識”,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識別,覺察。C項,動詞,認識。D項,動詞,記住。

  2.與“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B.書問致簡,益用增勞

  C.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解析:選A文中的“致”意為“達到”,A項與之相同。B項,副詞,最,極。C項,動詞,招致,招來。D項,動詞,表達。

  3.與“楊素為不誠矣”的“誠”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B.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C.至誠高節(jié),堙沒無聞

  D.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解析:選C文中的“誠”為形容詞,有“真誠、忠誠”之意,C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誠心。B項,連詞,表假設推論,果真,如果。D項,副詞,表肯定,確實,的確。

  4.與“盛飾此宮,豈非孝順”的“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B.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解析:選C文中的“非”意為“不是”,C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不對,錯誤。B項,介詞,除了,除非。D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不對,可譯為“譏評,責難”。

  5.與“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B.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C.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解析:選D文中的“及”意為“比得上”,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追趕上。B項,動詞,涉及。C項,介詞,等到。

  6.與“素負貴恃才”的“負”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

  C.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D.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解析:選B文中的“負”意為“憑借,倚仗”,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擔負、承擔,此處為使動用法。C項,動詞,辜負,對不起。D項,動詞,背棄,違背。

  參考譯文:

  封倫,字德彝,觀州蓚縣人。封倫年少的時候,他的舅舅盧思道常常說:“這孩子聰明見識超過一般人,將來必定官至卿相。”開皇末年,江南發(fā)生叛亂,內(nèi)史派楊素前去征伐叛軍,委任他擔任行軍書記官(記室)。楊素將要(負責)營建仁壽宮,(被)召回擔任土木工程建筑監(jiān)督。隋文帝來到仁壽宮住所,看到宮殿規(guī)模宏大,奢侈浪費,大為惱怒,說:“楊素是不忠誠老實的!用盡百姓的財力,裝修宮殿,替我在天下百姓中結下怨恨。”楊素非常害怕,擔心將(因此)遭到貶謫。封倫說:“你應當不要擔心,等到皇后來到,對你必定有所恩賜。”第二天,楊素果然被召入宮答對,獨孤皇后慰勞楊素說:“你知道我們夫妻年老,沒有什么可以用來散心,隆重地裝修了這座宮殿,難道不是對我們的孝順嗎?”楊素退朝下來問封倫道:“你憑什么知道皇后會恩賜我?”封倫說:“皇上生性儉樸,因此當初一見宮殿的宏大華麗就發(fā)怒,但是皇上向來聽從皇后的話。皇后是一個婦人,只喜好華麗,皇后內(nèi)心如果高興,皇上的心思也一定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我知道的原因。”楊素嘆息佩服道:“忖度、估量的才能,我是比不上的。”楊素依仗榮貴和有才能,對人大多欺凌侮辱,只有對封倫十分賞識。(楊素)多次在皇上面前稱贊舉薦封倫,因此封倫被破格提升為內(nèi)史舍人。

  第二組:涉、素、若、道、歸、兵、勝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張欣泰,字義亨,竟陵人也。欣泰少有志節(jié),不以武業(yè)自居,好隸書,讀子史。辟州主簿,歷諸王府佐。世祖與欣泰早經(jīng)款遇,及即位,以為直閣將軍,領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結多是名素。建武二年,虜圍鐘離城。欣泰為軍主,隨崔慧景救援。虜既為徐州軍所挫,更欲于邵陽洲筑城;劬皯]為大患。欣泰曰:“虜所以筑城者,外示夸大,實懼我躡其后耳。今若說之以彼此各愿罷兵,則其患自息。”慧景從之,遣欣泰至虜城下具述此意。及虜引退,而洲上余兵萬人,求輸五百匹馬假道,慧景欲斷路攻之。欣泰說慧景曰:“歸師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輕也;勝之既不足為武,敗則徒喪前功。不如許之。”慧景乃聽虜過。

  7.與“欣泰通涉雅俗”的“涉”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B.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C.早知涉世真成夢,不棄山田春雨犁

  D.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解析:選C文中的“涉”意為“接觸,經(jīng)歷”,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進入,到。B項,動詞,漫步,散步。D項,動詞,渡,過。

  8.與“交結多是名素”的“素”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且相如素賤人

  B.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C.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D.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解析:選A文中的“素”意為“本來,向來”,A項與之相同。B項,形容詞,白色的。C項,形容詞,樸素的,不加修飾。D項,副詞,白白地。

  9.與“今若說之以彼此各愿罷兵”的“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C.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解析:選B文中的“若”意為“如果,假如”,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像。C項,代詞,你們。D項,動詞,及,比得上。

  10.與“求輸五百匹馬假道”的“道”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有狼當?shù),人立而?br />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D.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

  解析:選A文中的“道”是名詞,意為“道路”,A項與之相同。B項,名詞,風尚。C項,動詞,取道。D項,動詞,走路,趕路。

  11.與“歸師勿遏,古人畏之”的“歸”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后五年,吾妻來歸

  B.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C.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

  D.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

  解析:選C文中的“歸”意為“返回”,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女子出嫁。B項,動詞,歸依、歸屬。D項,動詞,歸到一處,匯聚。

  12.與“死地之兵,不可輕也”的“兵”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D.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解析:選D文中的“兵”意為“士兵”,D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兵器。B項,名詞,軍隊。C項,名詞,戰(zhàn)爭。

  13.與“勝之既不足為武”的“勝”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B.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C.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解析:選B文中的“勝”意為“戰(zhàn)勝,取勝”,B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盛大的。C項,動詞,禁得住,能承受。D項,副詞,盡,完。

  參考譯文:

  張欣泰,字義亨,竟陵人。張欣泰從小有志向氣節(jié),不想把武將職業(yè)作為自己的身份,喜歡隸書,愛讀諸子著作和史書。張欣泰被征召為州主簿,歷任各王府的佐官。齊世祖與張欣泰早年就已經(jīng)有誠摯的交往,等到自己登上帝位,就讓張欣泰擔任直閣將軍,統(tǒng)領禁衛(wèi)軍。張欣泰與雅俗之士都有接觸,交往的多是名士。建武二年,北魏的軍隊圍困鐘離城。張欣泰擔任中軍主將,跟隨崔慧景前去救援。北魏的軍隊已被徐州駐軍所挫敗,又想在邵陽洲修筑城堡。崔慧景擔心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張欣泰說:“北魏之所以修筑城堡,對外是想虛張聲勢,實際上是怕我們跟隨在后面(襲擊他們)。現(xiàn)在如果用雙方都愿意停止對抗的(建議)來勸說他們,那么這個危害自然就消除了。”崔慧景聽從了他的建議,派張欣泰到北魏軍隊駐守的城下詳細說明這個意思。等到北魏士兵開始撤退,而邵陽洲上面還剩下一萬士兵,北魏士兵請求送給(齊軍)五百匹馬(作為條件)借道撤退,崔慧景想斷其歸路攻擊他們。張欣泰勸崔慧景說:“撤退的軍隊不要阻攔,古人對此也很畏懼。陷于絕境的士兵,不可以輕視(他們);戰(zhàn)勝他們已不值得稱作勇猛,敗給他們就白白地使前功盡棄。不如答應他們的請求。”崔慧景于是聽任北魏士兵撤退而去。

  第三組:如、去、國、內(nèi)、即、微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為吳王,拜右相國。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于辭令,太祖有所招納,輒令為書。前后自將征討,皆命居守,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轉調(diào)兵餉無乏。嘗請榷兩淮鹽,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復制錢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

  善長外寬和,內(nèi)多忮刻。參議李飲冰、楊希圣,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與中丞劉基爭法而詬;蛔园玻埜鏆w。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四年以疾致仕,賜臨濠地若干頃。

  14.與“裁決如流”的“如”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先生如其指,內(nèi)狼于囊

  D.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解析:選D文中的“如”意為“如同,好像”,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往,到……去。B項,動詞,比得上,趕得上。C項,介詞,按照。

  15.與“去其弊政”的“去”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欲呼張良與俱去

  B.為漢家除殘去穢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

  解析:選B文中的“去”意為“除掉,去掉”,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離開。C項,形容詞,過去的。D項,動詞,距離。

  16.與“國用益饒,而民不困”的“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C.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D.等死,死國可乎

  解析:選B文中的“國”意為“國家”,B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地區(qū),地域。C項,名詞,諸侯國。D項,名詞,國事。

  17.與“善長外寬和,內(nèi)多忮刻”的“內(nèi)”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B.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

  C.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

  D.亡走趙,趙不內(nèi)

  解析:選C文中的“內(nèi)”意為“內(nèi)心”,C項與之相同。A項,通“納”,接納。B項,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內(nèi)。D項,通“納”,接納,收容。

  18.與“即按其罪奏黜之”的“即”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項伯即入見沛公

  B.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C.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

  D.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解析:選A文中的“即”表時間的相連,意為“立即,就”,A項與之相同。B項,動詞,靠近。C項,動詞,登上(帝位)。D項,連詞,如果、假設。

  19.與“帝始微厭之”的“微”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B.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C.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選B文中的“微”表程度,意為“稍微,微微,略微”,B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地位卑微。C項,副詞,暗暗地,隱約地。D項,用來表示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假如)沒有。

  參考譯文:

  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從小讀書,有智謀,學習法家學說,預料事情多能料中。太祖任吳王,拜任李善長為右相國。李善長了解熟悉典章制度,裁定決斷各種事務都非常明快流暢。他又嫻于辭令,太祖要招納什么人才,常常命李善長書寫文告書信。前前后后凡是親自帶兵出去征討,太祖都命李善長留守后方,將吏信服他,服從調(diào)度,居民生活安定,調(diào)運兵餉,使前方不至困乏。李善長曾經(jīng)請求國家統(tǒng)管兩淮鹽務,實行專賣,立茶法,都是在元代鹽法茶法的基礎上斟酌改訂,剔除其弊政。不久又恢復制錢法,開辦鐵冶,確定魚稅,使國家用度更加豐足,而百姓又不困乏。

  李善長外表寬和,而內(nèi)心褊狹刻薄。參議李飲冰、楊希圣稍微有些越權,侵犯了李善長的權力,李善長立即依照他們的罪責上奏罷黜他們。李善長與中丞劉基爭法以至于怒罵。劉基心中不安,于是請假回鄉(xiāng)。富貴達到了極點,內(nèi)心也漸漸驕橫,皇帝開始有些討厭他。洪武四年,李善長因病退休,賜給他臨濠地若

  “高頻文言實詞”分組練(二)

  第一組:質(zhì)、請、徒、得、謝、朝、諸、本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王頒,字景彥,太原祁人也。頒少俶儻,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頒質(zhì)于荊州,遇元帝為周師所陷,頒因入關。聞其父為陳武帝所殺,號慟而絕,食頃乃蘇,哭泣不絕聲,毀瘠骨立。及大舉伐陳,頒自請行,率徒數(shù)百人,從韓擒先鋒夜?jié)A?zhàn)被傷,恐不堪復斗,悲感嗚咽。夜中因睡,夢有人授藥,比寤而創(chuàng)不痛,時人以為孝感。

  及陳滅,頒密召父時士卒,得千余人,對之涕泣。其間壯士或問頒曰:“郎君來破陳國,滅其社稷,讎恥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將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請發(fā)其丘壟,斷櫬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頒頓顙陳謝,額盡流血,答之曰:“其為帝王,墳塋甚大,恐一宵發(fā)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諸人請具鍬鍤,一旦皆萃。于是夜發(fā)其陵,剖棺,見陳武帝須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頒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飲之。

  1.與“留頒質(zhì)于荊州”的“質(zhì)”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B.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

  C.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D.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解析:選D文中的“質(zhì)”意為“抵押、做人質(zhì)”,D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質(zhì)地,底子。B項,通“贄”,古時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C項,古代殺人用的砧板。

  2.與“頒自請行”的“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B.公子往,數(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謝

  C.公子患之,數(shù)請魏王

  D.請奉盆缶秦王

  解析:選C文中的“請”意為“請求”,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請示。B項,動詞,拜訪,問候。D項,副詞,請允許我做某事。

  3.與“率徒數(shù)百人”的“徒”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帥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

  B.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C.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D.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解析:選A文中的“徒”意為“士兵”,A項與之相同。B項,名詞,同一類的人。C項,名詞,門徒,弟子。D項,副詞,徒然,白白地。

  4.與“得千余人”的“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B.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C.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D.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解析:選D文中的“得”意為“找到、獲得”,D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心得,體會。B項,動詞,能夠。C項,通“德”,感激。

  5.與“頒頓顙陳謝”的“謝”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B.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C.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解析:選D文中的“謝”意為“感謝”,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道歉,請罪。B項,動詞,辭去,辭別。C項,動詞,告訴,勸告。

  6.與“更至明朝”的“朝”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B.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C.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D.于是入朝見威王

  解析:選C文中的“朝”意為“早晨”,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朝見,朝拜。B項,名詞,朝代。D項,名詞,朝廷。

  7.與“諸人請具鍬鍤”的“諸”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穆公訪諸蹇叔B.諸將皆失色

  C.投諸渤海之尾D.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解析:選B文中的“諸”意為“眾多”,B項與之相同。A項,兼詞,相當于“之于”。C項,兼詞,相當于“之于”。D項,兼詞,相當于“之乎”。

  8.與“其本皆出自骨中”的“本”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C.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D.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解析:選B文中的“本”意為“根部”,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推究本源,考查。C項,名詞,根本,基礎。D項,副詞,本來。

  參考譯文:

  王頒,字景彥,太原祁縣人。王頒年少時就卓異不凡,文武雙全才能出眾。他的父親平定了侯景之亂后,留下王頒在荊州做人質(zhì)。后來遇到梁元帝被北周軍隊俘獲殺害,王頒因此離開荊州進入關中。聽到他父親被陳武帝所殺的消息,王頒號泣暈倒,一頓飯的工夫才蘇醒過來,一直痛哭難止,整個人都消瘦不堪。等到朝廷大舉討伐陳國時,王頒親自請求隨行,帶著數(shù)百士卒,跟隨韓擒擔任先鋒趁夜渡過長江。王頒奮勇作戰(zhàn)受了傷,擔心不能繼續(xù)戰(zhàn)斗,悲傷哭泣。夜里睡著了,夢到有人給他藥物療傷,等到醒來傷口就不疼了,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他的孝心感動了神明。

  等到陳國被消滅,王頒秘密召集父親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對著他們哭泣。士卒中有壯士問他說:“郎君來攻破陳國,覆滅了他的江山,已經(jīng)報仇雪恥了,卻還悲傷不已,難道是因為陳霸先早死,不能親手殺了他嗎?那就請挖開他的墳墓,砍斷他的棺材,燒掉他的遺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王頒聽后向說話的人磕頭拜謝,額頭上鮮血淋漓,他回答道:“陳霸先身為帝王,他的墳墓很大,只怕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敗露了,這可怎么辦呢?”眾人就準備鍬鏟等工具,很快就聚齊了。就這樣趁夜挖開了陳武帝的陵墓,打開了棺槨,看到陳武帝須發(fā)都還沒有掉落,根部都長在骨頭中。王頒就燒了他的尸骨,取了骨灰放在水中,喝了下去。

  第二組:幸、陰、悉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禇無量,字弘度,杭州鹽官人。開元五年,帝將幸東都而太廟壞,姚崇建言:“廟本苻堅故殿,不宜罷行。”無量鄙其言,以為不足聽,乃上疏曰:“王者陰盛陽微,則先祖見變。今后宮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應變異。舉畯良,撙奢靡,輕賦,慎刑,納諫爭,察諂諛,繼絕世,則天人和會,災異訖息。”帝是崇語,車駕遂東。

  10.與“帝將幸東都而太廟壞”的“幸”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B.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C.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D.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解析:選C文中的“幸”意為“皇帝到某處”,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這里指劉邦對婦女的寵愛。B項,動詞,希望。D項,副詞,僥幸、幸虧、幸而。

  11.與“王者陰盛陽微”的“陰”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B.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C.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

  D.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解析:選B文中的“陰”意為“古代哲學概念,與‘陽’相對”,B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陰暗,昏暗。C項,名詞,樹蔭,陰影。D項,副詞,暗中,暗地里。

  12.與“宜悉出之”的“悉”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悉吾村精技擊者不過百人

  B.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

  C.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D.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

  解析:選D文中的“悉”意為“全部,完全”,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盡其所有,總計。B項,動詞,詳盡地敘述。C項,形容詞,詳盡,詳細。

  參考譯文:

  褚無量,字弘度,是杭州鹽官人。開元五年,皇帝將到東都去,可是太廟毀壞,姚崇建議說:“太廟本來是苻堅的舊殿,不應因毀壞而停止出行。”褚無量鄙視他的話,認為不值得一聽,于是上疏說:“做君王的陰盛陽衰,那么先祖就會顯示變故。如今后宮中不御幸的,應該全放出宮去,用以應付災異。舉薦俊良之才,抑制奢靡之風,減輕賦稅,慎用刑罰,采納勸諫,明察諂諛小人,接續(xù)斷絕祿位的世家,那么天人就會融洽,災異就消失了。”皇帝贊同姚崇的話,車駕于是東行。

  第三組:率、數(shù)、從、遷、間、度、乘、復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郭浩字充道,德順軍隴干人;兆跁r,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筑葺平砦,敵據(jù)塞水源,以渴我?guī),浩率精騎數(shù)百奪之。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已;諸軍從之,敵遁去,由是知名。累遷中州刺史。欽宗即位,以種師道薦,召對,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歸。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時其半度,可擊也。”會和戰(zhàn)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已而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紹圣開拓之地,復盡失之。

  (節(jié)選自《宋史·郭浩傳》)

  13.與“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的“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B.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

  C.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D.子路率爾而對曰

  解析:選B文中的“率”為動詞,意為“率領,帶領”,B項與之相同。A項,副詞,表范圍,一概,全都。C項,動詞,順著,遵循。D項,形容詞,輕率。

  14.與“浩率精騎數(shù)百奪之”的“數(shù)”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B.范增數(shù)目項王

  C.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D.數(shù)罟不入洿池

  解析:選C文中的“數(shù)”為數(shù)詞,表示約數(shù),C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天數(shù),命運。B項,副詞,屢次,多次。D項,形容詞,細密。

  15.與“諸軍從之,敵遁去”的“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B.弟走從軍阿姨死

  C.戰(zhàn)則請從D.樊噲從良坐

  解析:選C文中的“從”意為“跟隨,隨從”,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聽從,順從。B項,動詞,從事,參加。D項,動詞,依傍,緊挨著。

  16.與“累遷中州刺史”的“遷”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B.再遷為太史令

  C.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D.遷其民于臨洮

  解析:選B文中的“遷”為動詞,意為“調(diào)動官職”,B項與之相同。A項,與“滅”構成復合詞,滅亡。C項,動詞,征發(fā)。D項,動詞,遷移。

  17.與“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的“間”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B.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C.侯生乃屏人間語曰D.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解析:選A文中的“間”表狀態(tài),意為“從小路”,A項與之相同。B項,動詞,參與。C項,副詞,表情態(tài),秘密地,悄悄地。D項,副詞,表時間,有時,偶爾。

  18.與“時其半度,可擊也”的“度”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B.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一夜飛度鏡湖月

  D.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

  解析:選C文中的“度”意為“渡過,越過”,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衡量。B項,動詞,推測,估計。D項,名詞,制度,法度。

  19.與“慮夏人必乘間盜邊”的“乘”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B.自京師乘風雪

  C.比至陳,車六七百乘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解析:選D文中的“乘”意為“趁著、憑借、乘機”,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駕,坐。B項,動詞,冒著。C項,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20.與“紹圣開拓之地,復盡失之”的“復”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復,可知矣B.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C.有北面復匈奴之志D.回朕車以復路兮

  解析:選B文中的“復”為副詞,意為“再,又”,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恢復。C項,動詞,報復。D項,動詞,返回,回來。

  參考譯文:

  郭浩,字充道,是德順軍隴干人;兆跁r,郭浩曾率領一百名騎兵來到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城下,夏國用一千名騎兵來追趕他們,郭浩親手斬殺兩名騎兵,提著首級返回。跟隨種師道進軍修筑葺平寨,敵軍占據(jù)并堵塞水源,來斷絕宋軍的飲水,郭浩率領幾百名精銳騎兵奪取了它。敵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著敵陣前進,被流箭射中左肋,發(fā)怒不去拔箭,奮力大呼,活捉到賊人才停止;各軍跟著前進,敵軍逃走,郭浩從此出名。積功升任中州刺史。欽宗即位,因種師道推薦,被皇上召見應對,他上奏說:“金軍長期在外,一心想著回歸。請求派輕兵從小路馳往滑臺,等他們渡到一半時,就可發(fā)動攻擊。”正逢朝廷大臣議和議戰(zhàn)意見不同,郭浩之策沒有被采納。皇上詢問西邊事務,郭浩說:“臣在任時已聽到警報,擔心夏國一定會乘機侵占邊地,希望朝廷選派將領設置守備。”不久西夏軍隊果然進攻涇原路,奪取了西安州、懷德軍(今寧夏固原縣西北)。紹圣年間開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

  “高頻文言實詞”分組練(三)

  第一組:當、故、舉、屬、易、除、察、善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燧生而穎異,幼能屬文。紹興十八年,擢進士高第。授平江府觀察推官。時秦檜當國,其親黨密告燧,秋試必主文[注]漕臺,燧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則員溢,就院易一員往漕闈,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對,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上喜,制《用人論》賜大臣。淳熙二年,進起居郎。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時宦官甘昪之客胡與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節(jié)于外,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

  (節(jié)選自《宋史·蕭燧傳》,有刪改)

  [注]主文:主持考試。

  1.與“時秦檜當國”的“當”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B.北邀當國者相見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D.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解析:選B文中的“當”意為“主持、執(zhí)掌”,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抵御,抵擋。C項,動詞,判決,判罪。D項,動詞,占據(jù),把守。

  2.與“燧詰其故”的“故”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既克,公問其故

  B.君安與項伯有故

  C.公子往,數(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謝

  D.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解析:選A文中的“故”為名詞,原因,A項與之相同。B項,名詞,交情。C項,副詞,故意,特意。D項,形容詞,衰老。




  3.與“丞相有子就舉”的“舉”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戍卒叫,函谷舉

  B.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C.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D.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解析:選B文中的“舉”意為“推薦、選拔考試”,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被)占領,(被)攻破。C項,副詞,盡,全。D項,動詞,施行,舉行。

  4.與“欲以屬公”的“屬”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B.燧生而穎異,幼能屬文

  C.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D.屬予作文以記之

  解析:選D文中的“屬”意為“囑咐、囑托”,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勸,請;勸人飲酒。B項,動詞,撰寫。C項,名詞,等,輩。

  5.與“就院易一員往漕闈”的“易”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C.是以古之易財,非仁者,財多也

  D.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識耳

  解析:選B文中的“易”意為“更換、改變”,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交換。C項,動詞,輕視,看不起。D項,形容詞,容易。

  6.與“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的“除”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攘除奸兇,興復漢室B.趙王掃除自迎

  C.尋蒙國恩,除臣洗馬D.爆竹聲中一歲除

  解析:選C文中的“除”意為“拜官授職”,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清除,去掉。B項,名詞,(宮殿的)臺階。D項,動詞,逝去,過去。

  7.與“察官闕,朝論多屬燧”的“察”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B.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C.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

  D.雖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選C文中的“察”意為“考察,審察”,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看清楚。B項,形容詞,精明。D項,動詞,明察,了解,弄清楚。

  8.與“無善狀,燧皆奏罷之”的“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素善留侯張良

  C.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選A文中的“善”意為“好事,好的行為”,A項與之相同。B項,交好,友善。C項,擅長,善于。D項,做好,處理好。

  參考譯文:

  蕭燧,字照鄰,是臨江軍人。蕭燧生來就特別聰明,很小就能寫文章。紹興十八年,高中進士。被任命為平江府觀察推官。當時秦檜當權,他的親信偷偷告訴蕭燧,秋試時當調(diào)他為考試官,蕭燧詢問其中緣由,那人說:“丞相有個兒子參加考試,想把他托付給您。”蕭燧發(fā)怒說:“我剛做官就敢昧著良心嗎!”秦檜懷恨他,過后蕭燧接到文書到秀州,到達那里時名額已經(jīng)滿了,從考官中換了一位前去主持考試,秦熺果然考中了前幾名。孝宗初年,擔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官員輪值上殿策對時政利弊時,他說:“官職應該選合適的人做,不應該為了人而選擇官職。”皇上十分高興,寫了《用人論》賜予重臣。淳熙二年,晉升起居郎。這之前,審察官空缺,朝廷言論很多傾向蕭燧,因他沒做過縣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諫。當時宦官甘昪的門客胡與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都有倚仗,沒有好的表現(xiàn),蕭燧都上奏罷免了他們。

  第二組:造、固、殆、被、莫、假、少、何、卻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李疑者,居通濟門外,閭巷子弟執(zhí)業(yè)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給。固貧甚,然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門,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聞君義甚高,愿假榻。”疑許諾。延坐,汛室②,具床褥爐灶居之。征醫(yī)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執(zhí)手問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植粡蜕,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余兩,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難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曰:“君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以歸。面發(fā)囊,志其數(shù)而封識之。數(shù)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于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書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發(fā)棺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半饋,卻弗受,反贐以貨,遣歸。

  (節(jié)選自《文憲集·李疑傳》)

  [注]①執(zhí)業(yè):捧書求教,猶言受業(yè)。②汛室:打掃房間。

  9.與“閭巷子弟執(zhí)業(yè)造其家”的“造”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B.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C.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D.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

  解析:選A文中的“造”意為“到,往”,A項與之相同。B項,動詞,制作。C項,動詞,制定。D項,動詞,修建,建造。

  10.與“固貧甚,然獨好周人急”的“固”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藺相如固止之

  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D.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

  解析:選B文中的“固”為副詞,意為“本來,原來”,B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堅決。C項,名詞,險要的地勢。D項,動詞,堅守,安守。

  11.與“人殆之,不肯舍”的“殆”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B.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C.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D.農(nóng)者殆則土地荒

  解析:選D文中的“殆”通“怠”,意為“對……懈怠”,文中引申為“對……冷淡、冷漠”,D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危險。B項,大概,恐怕。C項,幾乎,近乎。

  12.與“我不幸被疾”的“被”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B.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C.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D.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

  解析:選B文中的“被”為動詞,意為“遭受、遇到、蒙受”,B項與之相同。A項,介詞,表示被動。C項,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D項,動詞,覆蓋。

  13.與“人莫舍我”的“莫”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其事體莫須有

  B.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C.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D.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解析:選B文中的“莫”為代詞,意為“沒有誰,沒有什么”,B項與之相同。A項,表測度,或許。C項,表禁止,不要。D項,通“暮”,日落的時候,傍晚。

  14.與“聞君義甚高,愿假榻”的“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B.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C.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D.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解析:選D文中的“假”為動詞,借,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憑借,借助。B項,形容詞,虛假,假裝。C項,連詞,相當于“如果”“假如”,多與“使”“令”連用。

  15.與“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的“少”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B.鄰國之民不加少

  C.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D.太后之色少解

  解析:選D文中的“少”為副詞,表程度,稍微,略微,D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年輕人。B項,動詞,削減,減少。C項,形容詞,數(shù)量少,不多。

  16.與“人理宜爾,何以報為”的“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水何澹澹,山島竦峙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豫州今欲何至D.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解析:選D文中的“何以……為”是表反問的固定句式,D項與之相同。A項,副詞,多么。B項,怎么。C項,代詞,哪里,什么地方。

  17.與“二子以半饋,卻弗受,反贐以貨”的“卻”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相如因持璧卻立

  B.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C.卻之為不恭

  D.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解析:選C文中的“卻”為動詞,意為“推辭,拒絕”,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退,退回。B項,動詞,使……退,擊退。D項,動詞,去掉,消除。

  參考譯文:

  李疑,居住在通濟門外,同鄉(xiāng)的年輕人去他家接受學業(yè),他可以得到一些糧食來生活。本來自己十分貧困,但特別喜歡周濟別人于急難之中。金華人范景淳在吏部當差,得了病,沒有別的親人。人們對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著拐杖走到李疑門口,告訴李疑說:“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留我。聽說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給我一張床養(yǎng)病。”李疑答應了他。邀請他就座,打掃房間,安置了床褥爐灶,讓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來醫(yī)生給他把脈,親自給他煮粥熬藥,經(jīng)常拉著他的手,詢問他的病痛。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臟了床被,又臟又臭讓人難以接近。李疑每天給他擦洗,沒有一點厭惡的神情。范景淳流著眼淚說:“我連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報答你的大恩,行囊中有黃金白銀四十多兩,在過去住過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來。”李疑說:“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應該如此,還要回報干什么?”范景淳說:“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這有什么好處呢?”李疑于是請鄰人一起去,提著回來了。李疑當面打開行囊,記下數(shù)目封存起來做了標記。幾天后,范景淳最終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錢買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寶山。將所有封存好的裝有財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鄰人家里,李疑寫信讓范景淳的兩個兒子來。等他的兩個兒子來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賬冊歸還給他們。他們拿出一半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而將財物送給他們,讓他們回去了。

  第三組:鄙、解、既、期、辭、治、適、乃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賀欽,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員,以戎籍隸遼之義州衛(wèi)。欽少穎敏,習舉子業(yè)輒鄙之曰:“為學止于是耶?”取《近思錄》讀之,有省。成化二年以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因亢旱上章極諫,復以言官曠職召災,自劾求退。會陳獻章被征來京師,欽聽其論學,嘆曰:“至性不顯,真理猶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執(zhí)弟子禮事獻章。既別,肖其像事之。其學專讀《五經(jīng)》《四書》《小學》,期于反身實踐,主敬以收放心。有來學者,輒辭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從游者甚眾,磨礱淬厲,成其器業(yè)。如是者十余年,雖不出戶庭,而達官貴人聞風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閣臣薦,起為陜西右參議。璽書至而母適病死,乃上疏懇辭。

  (節(jié)選自清光緒五年《鎮(zhèn)海縣志》卷二十一)

  18.與“習舉子業(yè)輒鄙之曰”的“鄙”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解析:選B文中的“鄙”為動詞,意為“輕視”,B項與之相同。A項,形容詞,粗野而又地位低微。C項,名詞,邊界地方。D項,形容詞,庸俗,見識淺。

  19.與“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D.乃命解官歸里

  解析:選D文中的“解”指“辭官”,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剖開,特指解剖動物的肢體。B項,動詞,解釋,解答。C項,動詞,解決。

  20.與“既別,肖其像事之”的“既”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既克,公問其故B.既又與汝就食江南

  C.既來之,則安之D.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解析:選A文中的“既”為副詞,表時間的過去或動作的完成,“已經(jīng),……以后”,A項與之相同。B項,表時間或行為承接,不久,一會兒。C項,連詞,既然。D項,連詞,“既……終……”表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21.與“期于反身實踐,主敬以收放心”的“期”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B.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

  D.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

  解析:選D文中的“期”為動詞,意為“希望,目的在于……”,D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一周(年)。B項,名詞,限定或約定的時間。C項,動詞,約定。

  22.與“有來學者,輒辭之曰”的“辭”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C.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D.大禮不辭小讓

  解析:選B文中的“辭”為動詞,意為“推辭”,B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托詞,借口。C項,名詞,辭令,應酬的言辭。D項,動詞,計較。

  23.與“己尚未治,何以治人”的“治”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故治國無法則亂

  B.不效則治臣之罪

  C.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D.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解析:選A文中的“治”意為“管理,治理”,A項與之相同。B項,動詞,懲處,處置。C項,形容詞,太平,安定,與“亂”相對。D項,動詞,整治,訓練。

  24.與“璽書至而母適病死”的“適”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從上觀之適與地平

  B.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D.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

  解析:選A文中的“適”意為“恰巧”,A項與之相同。B項,形容詞,舒適,滿足。C項,動詞,往,到。D項,動詞,適合,依照。

  25.與“乃上疏懇辭”的“乃”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

  D.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解析:選C文中的“乃”為連詞,意為“于是,就”,C項與之相同。A項,人稱代詞,你,你的。B項,副詞,竟然,卻。D項,是,就是。

  參考譯文:

  賀欽,字克恭,世代居于定海,父親賀孟員,按軍籍隸屬遼義州衛(wèi)。賀欽年少時聰慧,學習舉子業(yè)每每輕視它說:“做學問就終止于此嗎?”得到《近思錄》閱讀,有所省悟。成化二年憑進士(身份)被授予戶科給事中。由于大旱向皇帝上書盡力規(guī)勸,又因言官曠廢職守招來災禍,自我檢舉請求辭職。適逢陳獻章被征召來京,賀欽聽他講學,感嘆說:“卓絕的品性不顯現(xiàn),最純真的道理還被埋藏,社會即使用我,但我拿什么為社會所用呢?”當天就向皇帝上書解除官職離去,遵照弟子禮師事陳獻章。已別后,畫了陳獻章的像供奉他。賀欽為學專門研讀《五經(jīng)》《四書》《小學》,希望反過來要求自己履行,主張恭敬謹慎,用以收斂浮躁放蕩的內(nèi)心。有前來學習的,他總是推辭說:“我自己還沒有學好,如何教導別人呢?”不久跟隨他游學的人很多,磨煉激勵,成就他們的才能學識。像這樣十多年,雖然足不出戶,然而聽聞、仰慕他品德節(jié)操的達官貴人,沒有不親自來他坐榻前拜見的。弘治改用新年號,由閣臣推薦,起用(賀欽)為陜西右參議;实鄣脑t書到來,他母親恰巧病故,于是上書懇請辭職。

  第四組:奇、坐、許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周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秀徹。司徒掾賁嵩有清操,見,嘆曰:“汝潁固多奇士!自頃雅道陵遲,今復見周伯仁,將振起舊風,清我邦族矣。”從弟穆亦有美譽,欲陵折,陶然弗與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襲父爵武城侯。中興建,位至吏部尚書。頃之,以醉酒,復坐門生斫傷人,免官。太興初,更拜太子少傅,尚書如故。上疏讓曰:“臣退自循省,學不通一經(jīng),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難,未能守分;遂忝顯任,名位過量。”固辭不受,帝詔不許。

  (節(jié)選自《晉書·列傳第三十九》)

  26.與“汝潁固多奇士”的“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B.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C.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D.此奇貨可居

  解析:選A文中的“奇”意為“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A項與之相同。B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驚異。C項,形容詞,佳,好。D項,形容詞,珍貴。

  27.與“以醉酒,復坐門生斫傷人”的“坐”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因擊沛公于坐B.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C.齊人也,坐盜D.停車坐愛楓林晚

  解析:選C文中的“坐”意為“犯罪,判罪”,C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座位。B項,動詞,坐守。D項,連詞,因為,由于。

  28.與“固辭不受,帝詔不許”的“許”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C.不知何許人也

  D.高可二黍許

  解析:選A文中的“許”意為“答應,允許”,A項與之相同。B項,動詞,期望。C項,名詞,處所,地方。D項,表示約數(shù)。

  參考譯文:

  周,字伯仁,年輕時名聲遠揚,精神和風采俊逸。司徒掾賁嵩操守清高,見到周,稱贊說:“汝潁一帶果然多出奇士!近年雅道衰頹,如今又見周伯仁,將能振興風尚,廓清我們邦國宗族呀。”周的堂弟周穆也享有美譽,想欺侮折辱周,周陶然自處不與他較量,于是士人愈加尊重周。成年后,承襲父爵武城侯。中興王朝建立,官至吏部尚書。不久后,因為醉酒又因門生砍傷人而犯罪,被免去官職。太興初年,改任太子少傅,恢復尚書舊職。周上疏辭讓說:“我退居回家自省,學問沒有通曉一本經(jīng)書,才智能力不能勝任一官之職,進退都很難,我沒有能夠安守自己的本分;于是有愧于在顯要的職位任職,聲名權位超過自己的力量。”堅決推辭不肯接受,但皇上下詔沒有準許。

  “高頻文言實詞”分組練(四)

  第一組:見、書、絕、窮、安、過、私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

  (節(jié)選自《與荊南樂秀才書》,歐陽修)

  9.與“屢辱見過”的“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圖窮而匕首見B.冀君實或見恕也

  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D.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解析:選B文中的“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可譯為“我”,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出現(xiàn)。C項,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相當于“被”。D項,動詞,召見,接見。

  10.與“田秀才西來,辱書”的“書”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B.乃丹書帛曰

  C.家貧,無從致書以觀D.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解析:選A文中的“書”意為“書信”,活用為“寫信”,A項與之相同。B項,動詞,書寫。C項,名詞,書籍。D項,名詞,文字。

  11.與“當之未暇答,宜遂絕”的“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D.以為妙絕

  解析:選C文中的“絕”為動詞,斷絕(往來、交往),C項與之相同。A項,隔絕,阻絕。B項,動詞,橫渡。D項,達到極點。

  12.與“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的“窮”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復前行,欲窮其林

  B.窮予生之光陰以療病梅也哉

  C.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D.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解析:選D文中的“窮”意為“不得志、不顯達”,D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走到……盡頭。B項,動詞,窮盡。C項,困窘,處境困難。

  13.與“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的“安”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B.既來之,則安之

  C.然后得一夕安寢D.則宜撫安,與結盟好

  解析:選A文中的“安”意為“怎么”,A項與之相同。B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定。C項,形容詞,安逸,安穩(wěn)。D項,動詞,安撫,撫慰。

  14.與“此似有所過聽也”的“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C.以其境過清D.今公子故過之

  解析:選C文中的“過”意為“過分、過于”,C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錯誤,過失。B項,動詞,責備。D項,動詞,訪問。

  15.與“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的“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私見張良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解析:選D文中的“私”意為“私交、私利、私事”,D項與之相同。A項,私人的。B項,動詞,偏愛。C項,私下里,偷偷地。

  參考譯文:

  歐陽修叩首稟告秀才足下。前些時候,我乘船從江上往來,多次讓你屈尊過訪。又勞你送自己所作的詩文一篇,并先以書信通報,作為登門訪我的見面禮。田秀才從西邊來,承蒙你寄信問候;后來,我家仆人從江陵府回夷陵縣,又帶來你的信。我是個獲罪的人,大家都厭棄我,而你卻如此以禮相待,我怎么擔當?shù)闷!你來了信,我沒有來得及回復,本應因此斷絕往來,可是又勞你再次給我寫信;再次來信又沒有答復,就可以絕交了,可你還是來信。這是何等殷勤!像我這樣的人,是天下不顯達低賤的人,怎能使你懇切到這種程度呢?我想這是由于你勤學好問,急于為自己謀求進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詩文,這恐怕是你誤聽了有關我的言過其實的傳聞了。我年少的時候,決心從進士的途徑被舉薦于官府,因而學作詩賦,準備參加按規(guī)程舉行的科舉考試,共考了三次才中進士。因為與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識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說出我的名字,又因為大家相從游學,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過分夸贊我的文章。因此使你聽到我的虛名,便想看看我寫的詩文,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

  第二組:知、患、愛、或、卒、行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于為己。衣食稍有余,輒費用,或以予人,立盡。以此窮困厄于饑寒者數(shù)矣,然終不悔。旋復有余,則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復愛惜。兇年鬻其田以濟饑者,既豐,人將償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fā)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李順反,攻圍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會皇考病沒,而賊圍愈急,居人相視涕泣,無復生意。而公獨治喪執(zhí)禮,盡哀如平日。太夫人憂甚,公強施施解之曰:“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節(jié)選自《蘇廷評行狀》)

  16.與“略知其大義”的“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C.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D.其真不知馬也

  解析:選B文中的“知”意為“知道,懂得”,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主持、管理。C項,通“智”,智慧。D項,動詞,識別。

  17.與“急人患難,甚于為己”的“患”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趙宣子驟諫,公患之B.享國日久,內(nèi)外無患

  C.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解析:選B文中的“患”意為“困難、禍患”,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厭恨。C項,動詞,忌諱。D項,動詞,憂慮、擔心。

  18.與“益不復愛惜”的“愛”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B.吳廣素愛人

  C.向使三國各愛其地D.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解析:選C文中的“愛”為動詞,愛惜、吝惜,C項與之相同。A項,喜歡。B項,動詞,愛惜、愛護。D項,喜愛、寵愛。

  19.與“小人或侮欺之”的“或”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云霞明滅或可睹

  B.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

  C.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D.一食或盡粟一石

  解析:選D文中的“或”意為“有時、偶或”,D項與之相同。A項,也許,或許。B項,如果。C項,有的……有的……。

  20.與“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的“卒”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B.五萬兵難卒合

  C.初,魯肅聞劉表卒

  D.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

  解析:選A文中的“卒”意為“最終、終究、終于”,A項與之相同。B項,通“猝”,突然,倉促。C項,動詞,死。D項,名詞,士兵。

  21.與“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的“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rdquo;

  B.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C.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D.趙王畏秦,欲毋行

  解析:選B文中的“行”意為“將、將要”,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行走。C項,名詞,行為,品行。D項,到……去,前往。

  參考譯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祖父幼年時豁達開朗,不拘禮法,讀書只求大體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棄不讀。他為人謙遜,樂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對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結余,就增加日常開支,或者把財物施給他人,立即用完。因為這個(他)多次在饑餓寒冷中過著窮困的生活,然而始終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他)就說:“我本來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困住人。”更加不再吝惜(錢財)。災荒之年,(他)賣掉自己的田地來救濟饑餓的人,豐收后,那些被救濟的人準備償還他,祖父說:“我本來自己就有賣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為你們的緣故啊。”不管是了解的還是不了解的人,(祖父)都徑自與他們談笑,且敞開心扉,相談甚歡。小人有時侮辱欺負他,祖父終沒有懲治他們,人們也不能揣測他的心理。李順叛亂,圍攻眉州。祖父當年二十二歲,每天拿著兵器登上城樓。恰逢他的父親病逝,叛賊圍攻更加緊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著對方哭泣,沒有再活下去的念頭。可是祖父獨自辦理喪事執(zhí)守禮節(jié),竭盡哀思就像平常一樣。太夫人非常擔憂,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寬慰她說:“朝廷終究不會放棄我們,蜀州的叛賊將要被打敗了。”

  第三組:疾、是、說、信、修、相、使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每小題3分)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zhì)信極仁,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zhì)信以讓,禮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問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時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對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對曰:“始于愛民。”公曰:“愛民之道奈何?”管子對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正矣。此愛民之道也。”

  (節(jié)選自《管子》,有刪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齊國國相。②干時:謀求定時會盟諸侯。

  22.與“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的“疾”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B.疾痛慘怛

  C.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D.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

  解析:選B文中的“疾”意為“疾苦”,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痛心、痛恨。C項,形容詞,強,這里指聲音宏大。D項,動詞,通“嫉”,妒忌。

  23.與“如是,又何以行之”的“是”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B.是又在六國下矣

  C.覺今是而昨非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解析:選B文中的“是”為代詞,意為“如此、這樣”,B項與之相同。A項,認為……正確。C項,形容詞,正確。D項,表示判斷。

  24.與“請聞其說”的“說”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B.范增說項羽曰

  C.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D.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解析:選C文中的“說”為名詞,意為“言論、說法、主張”,C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訴說。B項,動詞,勸說。D項,通“脫”,解脫,脫身。

  25.與“質(zhì)信以讓,禮也”的“信”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C.言必信,行必果

  D.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解析:選C文中的“信”意為“講誠信、守信用”,C項與之相同。A項,名詞,信用。B項,副詞,確實,實在,的確。D項,名詞,信物,憑據(jù)。

  26.與“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的“修”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B.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

  D.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解析:選B文中的“修”意為“修整、整治”,B項與之相同。A項,動詞,修建,建造。C項,動詞,修養(yǎng)。D項,動詞,修理。

  27.與“相及以祿”的“相”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B.兒已薄祿相

  C.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D.伯樂學相馬

  解析:選A文中的“相”意為“互相”,A項與之相同。B項,名詞,面相。C項,動詞,幫助,輔助。D項,動詞,觀察,仔細看。

  28.與“使教于國”的“使”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C.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

  D.公之逮所由使也

  解析:選B文中的“使”意為“讓”,B項與之相同。A項,連詞,假使。C項,動詞,出使。D項,動詞,主使,指使。

  參考譯文:

  桓公向管仲問如何治理百姓(的問題)。管仲回答說:“凡治理百姓的人,(一是)必須知道他們的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要用刑罰讓百姓害怕,(四是)不要用強力讓百姓止步不前。注意這四點,就足以治理百姓了。”桓公說:“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該怎樣具體實行呢?”管仲回答說:“誠信而仁慈,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點,就可以實行了。”桓公說:“請詳細加以說明。”管仲回答說:“守信用的人,百姓就相信他;行仁政的人,百姓就感念恩德;嚴肅的人,百姓就敬畏他;有禮的人,百姓就贊美他。俗語說: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百姓想要的就不要強加于他們,就是仁;內(nèi)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桓公說:“好啊!”

  桓公又問道:“我想修明政事謀求定時會盟諸侯,可以做到嗎?”管仲回答說:“可以。”桓公說:“可以從哪里做起呢?”管仲回答說:“從愛民做起。”桓公說:“什么才是愛民之道呢?”管仲回答說:“您整治國家之事,大臣整治家族之事,使他們事業(yè)互相連接,俸祿互相補助,人民就親近國家了。減少刑罰,薄收賦稅,人民就富裕了。各鄉(xiāng)選用賢士,讓他們?yōu)閲沂┬薪逃嗣窬陀卸Y了。(國君)發(fā)出的政令不隨便更改,那么百姓就會走上正軌。這些就是愛民之道。”

   相關推薦: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標簽:2025年 高考語文 語文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