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備學科術(shù)語解析 1
2023-11-15 18:13:00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
圖片學科術(shù)語:本課名人簡介
1.老子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
2.班固
班固是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他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祖父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對儒家經(jīng)典及歷史無不精通。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其所著《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chuàng)了京都賦的范例,列人《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jīng)學理論家,他編撰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jīng)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3.慧能
慧能是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著有六祖《壇經(jīng)》流傳于世。慧能將天竺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平民化、現(xiàn)世化,對傳統(tǒng)佛教作出了重大改革和創(chuàng)新;他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禪理,開創(chuàng)了儒、道、佛融于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哲學思想。他與孔子、老子并稱為“東方三圣”,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4.王陽明
王陽明,即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繼承陸九淵強調(diào)的“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對程頤、朱熹“格物致知”方法,認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王陽明提倡“致良知”,即從自己內(nèi)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這一思想具有典型主觀唯心主義的特征。
5.泰勒斯
泰勒斯是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創(chuàng)始人,也是西方哲學思想的開創(chuàng)人。他從事過政治活動,有廣博的科學知識。他向埃及人學習過幾何學,學會了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他博學多才,是“希臘七賢”之一。在哲學上,他首先擺脫傳統(tǒng)的神創(chuàng)論觀點,提出并探討了世界本原問題。他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chǎn)生,最后又復歸于水,他同時認為萬物都有靈魂,并以琥珀和磁石來加以證明。
6.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創(chuàng)立者之一。他一生寫了許多著作,包括《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性》等,流傳至今的只有一些殘篇。他的著作涉及哲學、邏輯學、數(shù)學、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稱他為“經(jīng)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列寧稱他為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路線的代表。
7.克拉底魯
克拉底魯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學生。他片面地發(fā)展了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完全否定事物的任何穩(wěn)定性,認為人不但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連一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也不可能。一切都變動不居,轉(zhuǎn)瞬即逝,人們對任何東西都不能肯定或否定,從而陷人相對主義的詭辯論。
8.柏拉圖
柏拉圖是古希臘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代表作品為《理想國》《芝諾篇》《巴門尼德篇》等,代表思想為“理念論”。柏拉圖稱先于物質(zhì)世界存在的客觀精神為“理念”,認為存在一個高于現(xiàn)實世界的“理念”世界,并且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現(xiàn)實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具有典型客觀唯心主義的特征。
9.畢爾生
畢爾生是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1884年任倫敦大學數(shù)學和力學教授,1911年任倫敦大學高爾通講座優(yōu)生學教授,優(yōu)生學的提倡者之一。他宣傳生物測定學,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看作自然淘汰,并把統(tǒng)計學看作研究生物和人類社會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是《科學的語法》。他是馬赫主義在英國的代表人物,積極擁護馬赫所提出的思維經(jīng)濟原則。
10.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是法國哲學家。他反對科學上的機械論、心理學上的決定論和理想主義。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成因果關(guān)系的小單位。他主張起越僵化的形式與教條,走向主體的生命活力與普遍之愛。其代表著作有《物質(zhì)與記憶》《直覺意識的研究》《綿延性和時間性》等。
11.《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記錄了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方面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并整理而成的。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9魯山東省鄒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稘h書·藝文》著錄《孟子》十一篇,現(xiàn)存七篇十四卷?傋謹(shù)三萬五千余字,二百八十六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
12.《壇經(jīng)》
《壇經(jīng)》成書于唐宋年間,又稱《六祖壇經(jīng)》,是以佛教禪宗祖師慧能說、弟子法海集錄的一部經(jīng)典,內(nèi)容豐富,文字通俗!秹(jīng)》,不僅記載慧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而且在后續(xù)不同版本的傳播修訂過程中,成為了一部囊括慧能眾多弟子以及后學僧俗在長達200多年的時間內(nèi)不斷完善禪宗理論的總結(jié)性的佛學經(jīng)典,堪稱中國禪宗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