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實行三省六部制的內(nèi)容是什么
來源:高考網(wǎng)整理 2023-01-31 21:13:52
唐朝初期,繼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別掌握草擬、審議和執(zhí)行,尚書之下設置六部,進行具體的行政工作。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點為:分工明確,效率高;相互監(jiān)督,相互牽制;分散相權,集中皇權。
1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內(nèi)容
唐朝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門下通過的詔敕,經(jīng)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六部是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中書省負責決策,制定策略和方向;
至唐朝重新厘定職權,把丞相權力分解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三省的權力總和相當于漢丞相。三省長官在取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加銜,中書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擬政令,門下省僅有審議、封駁權,沒有裁決權,他們都必須絕對聽命于皇帝。這雖然能減少中央政令失誤和腐敗,卻不能從根本上杜絕。
尚書省為最高執(zhí)行機構(gòu),中書省負責草詔議政,門下省為審議機構(gòu),可以封駁詔令。(三省長官為兼職,定期到固定衙署辦公。先在門下省,后在中書省。
2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第一,使封建官僚機構(gòu)形成完制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權力——分為三,三省長官的品級又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皇權。在秦漢,丞相協(xié)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三省六部制度的設立,三分相權,有利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強了皇權;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問,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發(fā)揮了國家機構(gòu)的效能。
3三省六部制的演變
從今人視角來看,三省六部制是皇權集中制的一種產(chǎn)物。皇帝苦于宰相權力的膨脹,意圖消減相權,設置三省互相牽制,又使皇帝的命令也能夠得到科學的論證,從而保證了政策的科學性、民主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三省六部是一種進步的政治制度, 可以有效促進行政理性化,符合行政管理的發(fā)展方向,所以生命力特別旺盛。
但是,另一方面,過分的消弱相權又使得中央權力機構(gòu)非常蕪雜,建制混亂,丞相名存實亡。由于多個職務行使相權,導致了政令混亂、不暢通,甚至助推出現(xiàn)宦官專權之惡果;蕶鄬ο鄼嘧儽炯訁柕膲褐谱尰蕶嗾紦(jù)了上風, 權力體制又回到了原點,形成積重難返之勢。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宗法制的內(nèi)容是什么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