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遞!2021年高考時間定了!(3)
2021-02-19 14:21:09網絡整理
51.高校及其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調整計劃使用的管理和監(jiān)督。高校應集體研究決定本校調整計劃的使用,調整計劃應安排在生源人數多、質量好的。▍^(qū)、市)使用。高校調整計劃應在有關省份錄取批次投檔前投放,并由省級招辦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上按照調整后的計劃數、考生志愿及分數進行投檔。高校負責處理因調整計劃使用不當造成的遺留問題,不得降低錄取標準指名錄取考生。嚴禁高校利用調整計劃指名錄取考生或向考生收取與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省級招辦不得為爭取調整計劃數隨意放寬錄取政策或降低分數要求。
高校招生來源計劃調整必須在其招生規(guī)模內,征得有關省級招辦和高校主管部門的同意。高校未完成的招生來源計劃,須在生源所在地公開征集志愿錄取。
52.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yè)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53.高校須將擬錄取考生名單(包括統(tǒng)考、保送、單獨考試擬錄取的考生等)標注錄取類型后,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核準,并增補有關特殊類型招生計劃。省級招辦核準后形成錄取考生數據庫,并據此打印相應錄取考生名冊,加蓋省級招辦錄取專用章,作為考生被有關高校正式錄取的依據,予以備案,同時須在高校同批次錄取結束后將錄取考生名冊寄給有關高校。
高校根據經有關省級招辦核準備案的錄取考生名冊填寫考生錄取通知書,由校長簽發(fā)錄取通知書,加蓋本校校章,并負責將考生錄取通知書連同有關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一并直接寄送被錄取考生。錄取通知書寄遞工作要按照《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郵政局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錄取通知書寄遞工作的通知》(教學廳函〔2020〕23號)執(zhí)行。
54.各。▍^(qū)、市)錄取工作應于7月上旬開始,8月底之前結束。其中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應在7月10日至15日之間開始,月底之前結束。
55.除按規(guī)定應向社會公開公示的信息外,對屬于考生個人信息及有關錄取過程中需要階段性保密的工作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或向社會公開,嚴禁非法傳播、出售。
56.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應及時通過省級招辦或高校指定的信息發(fā)布渠道進行核實和確認?忌鷳{錄取通知書可辦理戶口遷移手續(xù),并按高校規(guī)定的時間及有關要求,辦理報到等手續(xù)。不能按時報到的已錄取考生,應向高校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方可延期報到。
高校根據經省級招辦核準的本校錄取考生名冊、已錄取考生所持錄取通知書,按有關規(guī)定及要求為新生辦理入學等相關手續(xù)。
對未經高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高校應將自行放棄入學資格的考生名單按生源所在。▍^(qū)、市)分別匯總,于本校規(guī)定的正常報到截止日期后20日之內報送有關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嚴禁高校為未報到考生注冊學籍。
57.招收保送生的高校須于4月10日前將本校已測試合格擬錄取的保送生數據庫上傳至“陽光高考”平臺。有關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應于4月20日前在“陽光高考”平臺上審核確認后下載數據并按程序辦理錄取審批手續(xù),及時將保送生錄取名冊寄至相關高校。
單獨組織招生考試的高校須按有關要求于6月30日之前向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報送有關擬錄取數據和書面報告。
58.各省級招辦對所有高校的本科層次招生,一律不得在常規(guī)錄取工作結束后再行組織補錄或換錄;對新生報到后未完成國家下達的高職(專科)生源計劃的。▍^(qū)、市)內有關高校,經學校申請、省級招委會同意,有關省級招辦可在本。▍^(qū)、市)未錄取的生源范圍內,根據考生志愿及相關錄取要求,組織進行高職(?疲⿲哟蔚难a錄,并及時將補錄考生的錄取名冊寄送有關高校。少數確需跨省補錄的高職(專科)層次高校,須向其主管部門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提出申請,獲準后方可通過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實施補錄。
59.由于網絡傳輸、工作失誤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招生遺留問題,有關省級招辦和高校應通過協商妥善解決。
九、信息公開公示
60.建立分級負責、規(guī)范有效的國家、地方、高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等多級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制度。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工作要做到信息采集準確、公開程序規(guī)范、內容發(fā)布及時。
6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有關高校、中學應按照各自職責和有關要求,分別公開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資格、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結果、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guī)事件及處理結果、錄取新生復查結果等相關信息。
根據招生類型不同,公示的考生資格信息應分別包括姓名、性別、所在高級中等教育學校(或單位)、享受照顧政策類別、資格條件、測試項目、測試成績、合格標準、擬錄高校及專業(yè)和錄取優(yōu)惠分值等。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網上公示的信息保留至當年年底?h級招辦和高級中等教育學校公示的考生有關信息,上報前至少公示10個工作日,并保留至當年8月底。
6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招辦、有關高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要在公示有關信息的同時,提供舉報電子信箱、電話號碼、受理舉報的單位和通訊地址,并按照國家有關信訪規(guī)定對舉報事項及時調查處理。
十、招生管理職責
63.教育部負責各類高校的招生及全國統(tǒng)考工作,其職責是:
。1)指導全國高校招生工作;
。2)制訂有關招生工作的規(guī)定;
。3)確定高校招生考試種類,指導各。▍^(qū)、市)研究制訂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并對改革實施情況進行督導;
。4)授權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省級招委會和高校組織考試命題工作;授權教育部考試中心研究推進考試內容改革體系化建設,制定考試標準;
(5)指導有關部門(單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編制招生來源計劃;
。6)履行公開和監(jiān)督高校公開招生信息相關職責;
。7)組織開展招生工作的科學研究,培訓有關人員,開展宣傳工作;
。8)保護考生和考試招生工作人員的正當權益;
。9)組織或督促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招生工作中發(fā)生的重大問題。
64.。▍^(qū)、市)、地(市、盟、州)、縣(市、區(qū)、旗)人民政府分別成立本級招委會,在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招委會(或教育部)的雙重領導下負責本地區(qū)招生工作。
招委會主任由同級人民政府負責人兼任,副主任、委員由教育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高校的負責人兼任。
招生辦公室是招委會的常設機構,代表招委會行使職權,處理招生日常工作。各級招生辦公室應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必要的編制,配備專職干部和開展招生考試工作必備的辦公設備、場所、設施,保證招生考試工作順利進行。
地(市、盟、州)、縣(市、區(qū)、旗)招委會的職責由各省級招委會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
65.省級招委會的職責:
(1)執(zhí)行教育部有關高校招生工作的規(guī)定,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制訂必要的補充規(guī)定或實施細則;
。2)接受教育部委托組織統(tǒng)考試題的命制工作;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高考組織、考試環(huán)境治理、考試安全維護、考試疫情防控、考風考紀整肅等工作。組織有關藝術類專業(yè)統(tǒng)考、體育類專業(yè)統(tǒng)考、高等職業(yè)院校對口招生等省級統(tǒng)一考試,并對考試安全負責;
(3)匯總并公布高校在本。▍^(qū)、市)的分專業(yè)招生計劃和有關招生章程中的主要內容或高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網址;
。4)指導、監(jiān)督高校執(zhí)行國家招生政策及本校招生章程;
。5)履行公開和監(jiān)督高校招生信息公開相關職責,對本地區(qū)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高級中等教育學校及所屬高校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考核、評議和責任追究;
。6)負責組織考生報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體檢、考試、評卷、考生信息采集及電子檔案制作、錄取以及其他有關工作。協調有關省級招委會解決不符合本地報名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戶籍就業(yè)人員隨遷子女回流出地高考報名;
(7)組織開展招生、考試的科學研究、宣傳和培訓工作;
(8)保護考生和招生考試工作人員的正當權益,保障招生考試工作人員的正當待遇;
。9)受行政部門委托調查處理或協助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本地區(qū)招生工作中發(fā)生的重大問題;
。10)負責對違規(guī)考生、學校、機構等進行處理;配合高校對單獨招生和特殊類型招生中違規(guī)考生、學校等進行調查處理;配合公安等相關部門對違法考生、學校、機構等依法開展調查、取證和懲處等工作;
。11)根據考生或者其法定監(jiān)護人的申請,對高校信訪答復情況進行復查。
66.高校應成立由主要負責人和校內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招生工作,并設立招生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和開展招生考試工作必備的辦公設備、場所、設施。高校的主要職責是:
(1)執(zhí)行教育部有關招生工作的規(guī)定,以及主管部門和有關省級招委會的補充規(guī)定或實施細則;
。2)根據國家核準的年度招生規(guī)模及有關規(guī)定編制并報送本校分省分專業(yè)招生計劃;
。3)制訂本校招生章程;
。4)組織開展招生宣傳工作;
。5)組織實施本校招生工作,負責協調和處理本校招生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6)對錄取的新生進行復查;
。7)組織本校單獨招生考試和特殊類型招生考試工作,并對考試安全、疫情防控負責,依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guī)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違規(guī)考生進行認定、處理,并將違規(guī)事實處理結果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
。8)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開相應職責;
。9)承擔省級招委會委托的評卷等工作,支持有關招生管理部門完成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
(10)根據考生或者其法定監(jiān)護人的申請,對高校有關招生錄取行為進行調查、處理并給予答復。
十一、招生經費
67.各省(區(qū)、市)招生經費,應由地方教育事業(yè)費列支。
高校招生經費,在本校事業(yè)費列支。
68.考生須繳納報名考試費。收費標準由各。▍^(qū)、市)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區(qū)實際及標準化考點建設、考試實施、網上錄取、考生信息采集、高校組織單獨招生和特殊類型招生考試等工作的情況確定。
69.對參與命題、監(jiān)考、評卷、巡考、錄取等工作的招生考試工作人員,應付給相應的勞動報酬。具體辦法由各。▍^(qū)、市)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高校協調有關部門根據實際制定。
十二、對違反規(guī)定行為的處理
70.考生、考試工作人員、社會其他人員在高校招生的報名、考試、錄取等各環(huán)節(jié)出現違規(guī)行為的,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guī)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36號)確定的程序和規(guī)定嚴肅處理,依法依規(guī)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有關規(guī)定,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對公職人員違規(guī)違紀的,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對因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場秩序混亂、作弊情況嚴重、招生違規(guī)嚴重的黨員,依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對直接責任人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依紀依規(guī)進行嚴肅追責問責。
授權省級招委會組織的省級統(tǒng)一考試和授權高校組織的單獨招生考試及強基計劃、保送生、綜合評價試點、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藝術體育類專業(yè)、運動訓練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高職分類招考等類型招生考試均屬國家教育考試的組成部分,按照上述法律法規(guī)及黨內法規(guī)執(zhí)行。對在上述類型招生考試中違規(guī)的考生、高校、中學及有關工作人員要進行從嚴查處。其中,凡提供虛假個人信息或申請材料的,均應當認定為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取消其相關類型招生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同時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并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1—3年的處理。
對違規(guī)參加高校招生考試的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yè)的在校生,取消其當年高校招生考試各科成績,同時給予其應屆畢業(yè)當年不得報名參加高校招生考試的處理。
71.考生或者其法定監(jiān)護人認為所報考高校的招生錄取行為違反本規(guī)定或其他相關規(guī)定的,可向所報考高校提出異議、申訴或者舉報。高校應當進行調查、處理,屬于對政策執(zhí)行存在異議的,應當及時書面或者口頭答復申請人;屬于對違規(guī)違紀行為舉報的,應當組織紀檢監(jiān)察機構或者專門的招生監(jiān)督機構進行調查,并按照信訪條例和有關規(guī)定作出書面答復。
考生或者其監(jiān)護人對高校作出的政策解釋不服的,可以向生源所在地的省級招辦申請復查;對違規(guī)違紀行為舉報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生源所在地的省級招辦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復查。對復查結論不服的,可以按照相關規(guī)定向省級招辦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的上級機關提出復核。
十三、附則
72.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經批準的部分高校單獨考試招生和各種特殊類型招生,按教育部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全國統(tǒng)考的考務工作,按照教育部有關考務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
73.現役軍人報考高校,按中央軍委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辦理。
74.各省級招委會和高校主管部門,可依據本規(guī)定制訂補充辦法或實施細則,并報教育部備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