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wǎng)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教案三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教案三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19-08-29 10:59:30

高一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教案三

  [教學目標 ]

  1、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2、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教學設(shè)想]

  1、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jù)。

  2、適當補充《左傳》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材料。

  3、可結(jié)合本課讓學生了解說話講究藝術(shù)的重要性,設(shè)一堂口語交際課,題為《說話藝術(shù)大家談》。

  [教學設(shè)計]

  一、從復習《曹劌論戰(zhàn)》引入,進一步認識《左傳》。可讓學生回憶

  初中的有關(guān)知識,然后回答,教師補充。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史,為“十三經(jīng)”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解說《春秋》而作,故又稱作“春秋三傳”。

  《左傳》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與《國語》成書時間差不多,二書在思想傾向上與基本一致,《左傳》比《國語》有新的發(fā)展,民本思想更加鮮明。

  《左傳》中記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不論其地位貴賤,職務(wù)高低,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時代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成員,有天子、諸侯、卿士、大夫,也有將相、武臣、學者,有說客、良醫(yī)、商賈、娼優(yōu),也有宰豎、役人、盜賊、俠客等。各種歷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較詳細的事跡記錄或鮮明的形象描繪。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xiàn)疊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云變幻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面貌。

  二、讓學生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重點字的讀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zhuī)而出

  亡鄭以陪(beì)鄰 共(gōng)其乏困 闕(jué)秦

  秦伯說(yuè) 逢(páng)孫

  然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自讀、領(lǐng)讀等)讀三遍。

  三、簡介背景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是楚國大敗。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但仍未感化晉國。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攻鄭呢?因為當時秦國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擴張的欲望,于是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

  四、理清層次

  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課后練習題二,實際上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晉圍鄭(讓學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寫出圍鄭原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兩事與晉利害相關(guān),和秦利害關(guān)系不大——秦可以爭取);寫出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分兵駐扎——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

  參照“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讀過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筆的巧妙、行文的縝密。

  第二段:臨危受命

  本段以簡約之筆,涉了人之事。

  ①佚之狐的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師必退”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

 、卩嵅侨绾握f服燭之武的?

  當鄭伯準備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鮮明地流露出對年輕時未被重用而產(chǎn)生的牢騷與不滿。而鄭伯則表現(xiàn)得大度寬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后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于是,燭之武只得“許之”。

  第三段:說退秦師

  “夜縋而出”說明秦晉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進一步說明兵臨城下的嚴峻形勢。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煞炙膶樱

  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銳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lián)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這樣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lián)盟的基礎(chǔ),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如果說第三層是分析危害動搖秦伯的話,這一則是引誘秦伯了。假如燭之武繼續(xù)挑撥秦、晉關(guān)系,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他換了一個角度,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可能有的種種好處。攻鄭還是友鄭,秦王當然要權(quán)衡利弊了。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在經(jīng)邊一番拉攏引誘后,燭之武不失時機地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guān)系,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赤裸裸地挑撥秦晉兩國的關(guān)系。然后又從歷史說到現(xiàn)實,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晉退兵

  面對風云突變的局勢,晉侯沒有感情用事,而表現(xiàn)了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種隱忍不發(fā)、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yè)的根本原因。

  以上對文章層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不必字字落實,只求了解大意。

  五、在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再熟讀背誦。(以上內(nèi)容可安排一課時)

  六、在熟讀背誦、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知

  識?捎勺寣W生提問的方式進行。(安排為第二課時)教師可以先

  分類然后讓學生回答。分類如下:

  一、重要實詞:

  1、貳

 、“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nèi)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鄄粚R (例:貳則疑惑!盾髯?解蔽》)

 、茈x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蹲髠鳌)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迯膶俣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龠呥h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谟顾,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劭床黄,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準許。 (同現(xiàn)代漢語)

 、诖饝爮摹 (例:“許之。”、“許君焦、暇……”)

 、圪澩。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芗s數(shù)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荼硖幩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賟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踧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躴uē 通“缺”

 、輏u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xiàn)義)

 、谒 國勢衰微。

 、郾百v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苡奈,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蓦[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如果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6、敝

 、賶模婆f。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谥t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軗p害,衰敗。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說”“辭”見課后第三題。

  二、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诟乙詿﹫(zhí)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萑羯徉嵰詾闁|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表順承,連詞)

 、艹瘽υO(shè)版焉。 (表轉(zhuǎn)折,連詞)

  3、焉

 、僮右嘤胁焕伞 (語氣詞,表陳述)

 、谘捎猛鲟嵰耘汔彛 (疑問副詞,為什么)

 、廴舨魂I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么能)

 、芮已芍猛潦 (疑問代詞,哪里)

 、菀再狗蛴^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抻乐藸幈甲哐 (兼詞,于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三、詞類活用

 、贂x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

 、谌敉鲟嵍幸嬗诰。 (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茉絿员蛇h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

  ⑤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藜葨|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

  四、通假字

 、傺捎猛鲟嵰耘汔? (陪,通“倍”)

 、诠财浞 (共,通“供”)

 、酆螀捴? (厭,通“饜”,滿足)

 、芮夭f (說,通“悅”)

 、菔渌c,不知 (知,通“智”)

  五、古今異義:

 、傩欣钪鶃

  (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谌羯徉嵰詾闁|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畚⒎蛉酥Σ患按恕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芤嗳ブ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六、文言句式

 、僖云錈o禮于晉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鄯驎x,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

 、苁枪讶酥^也。 判斷句。

  以上知識點可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討論總結(jié)。

  七、體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shù)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xiàn)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寫。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cè)面烘托了這個人物。

  八、擴展閱讀:

  可選擇“讀本”中《晉公子重耳出亡》中有關(guān)片斷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城濮之戰(zhàn)”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giftsz.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