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高頻考點:6種類型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2019-06-03 10:47:48網絡資源
(一)病句的類型
所謂“病句”,是指因為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不合邏輯事理、修辭不當而造成的“不通順的語句”。不通順的語句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結構不當,二是表達不當!犊荚囌f明》規(guī)定的語病類型有六種: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1.語序不當
我國棉花的生產,現在已經自給有余。(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應改為“生產的棉花”)
2.搭配不當
她拍攝完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員生涯。(動賓搭配不當,“生涯”不能“退出”)
3.成分殘缺或贅余
魯迅先生在斗爭中創(chuàng)造了雜文,成了文學藝術中的奇葩。(缺主語,將“創(chuàng)造了”改為“創(chuàng)造的”)
4.結構混亂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遠志、桔梗、貝母、氯化銨等配制而成的。(應該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兩種格式或選用一個)
5.表意不明
局長、副局長和其他局領導出席了這次表彰會。(其他局領導是本局領導還是別局的領導,不明確)
6.不合邏輯
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既然是“幸免”,就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死難者”中的“一個”呢?)
(二)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實際語言運用中,病句辨析是規(guī)范化的重要要求。我們在答題時,大都會分作兩步走:首先是從語法角度進行分析,采取“壓縮法”查找“病因”;再從修辭、邏輯角度檢驗。但遺憾的是,此類試題得分很低。(據北京市2004年試卷抽樣調查,3分的試題平均得分僅為0.435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不是我們在復習時沒有掌握有關句子的理論知識,沒有做相關練習,而是在答題時,忽視了出題者設置的“陷阱”,被表面的語感欺騙了,因而正誤不分,是非難辨。
下面讓我們具體看看辨析病句時可操作的幾種方法。
1.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做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么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葉梳理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手段,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干,檢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過去幾萬名地質隊員經過數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資源衛(wèi)星幾天內即可完成。
用緊縮法,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事情衛(wèi)星完成”,“事情”不能說“完成”,只能說“做完”,這兒犯了搭配不當的錯誤。
3.造句類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時拿不準,這時仿照原句的結構造日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問題就清楚了。例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4.邏輯意義分析法
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語句的前后順序、句間關系是否合適。例如:
、僭撌杏腥瞬粨袷侄畏略靷瘟赢a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成才的。
、倬“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制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②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后邊刪去“都”字。
概括起來病句辨析的基本步驟是:一語感,二語法,三修辭,四邏輯。
(三)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了解病句的幾種常見類型,特別是《考試說明》中指出的6種類型,把握了一定的辨析病句的方法,還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規(guī)方法。修改病句的目的是為了使句子表達準確,語句明白無誤。此時應該遵循幾條原則。
1.保留原意
修改病句時,必須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樣。例如:
一走進西湖公園,就看到公園里彩旗飄揚,歌聲嘹亮。
這個句子犯的是搭配不當的毛病,“彩旗飄揚”可以看到,“歌聲嘹亮”卻看不到。修改這個病句時,不能因為搭配不當就把“歌聲嘹亮”刪去,因為整個句子是要從兩個方面來表現公園的熱鬧非凡,刪去“歌聲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給改了。這個句子可以改成“一走進西湖公園,就看到彩旗飄揚,聽到歌聲嘹亮”。
2.語法角度
從語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無論是單句、復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時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時要注意辨認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殘缺,主謂、動賓搭配不當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例如:
糧庫主任的失職,使40噸小麥霉爛變質。上級領導為了嚴肅法紀,決定給他行政記過處分,并賠償部分經濟損失。
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上級領導……決定……并賠償……”顯然有悖整個句子的意思,“賠償”的人應該是失職的糧庫主任,而不是上級領導。應在“賠償”前面加上“責令他”。
3.詞法角度
從詞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飾語同中心語的搭配是否恰當,句子的實詞、虛詞的運用是否恰當。例如:
語文課下課后,黃曉靜交給老師二篇課外完成的作文。
這個句子中數詞運用不當,應把“二”改成“兩”。如不說“二張桌子”“二盞燈”,而說“兩張桌子”“兩盞燈”。
4.邏輯事理
從邏輯事理入手。中學課文雖沒有章節(jié)專門介紹邏輯知識,但在修改病句時卻常需要一定的邏輯知識。平時應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有些句子在邏輯上出現毛病,修改時就要從邏輯角度上加以考慮。例如:
汽車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馳,如離弦之箭一般。
“離弦之箭”是筆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邏輯。應改為“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急馳,如離弦之箭一般”。
綜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為五字訣:
增(成分殘缺的)、刪(多余的)、換(用詞不妥當的)、簡(修改應簡要)、調(不搭配、不照應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變句子的本意。尤其應注意,能調整語序就不增刪,能改一處解決了的,決不改動兩處,改病句也應簡要、高效。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