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資料經驗方法
2019-04-12 20:42:07本站原創(chuàng)
高考文綜歷史的復習方法和經驗
高考文綜歷史其實是一門日積月累的學科,因為在貌似雜亂的歷史現(xiàn)象中,梳理、思考、以史為鑒確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單單為了高考的歷史學習卻有著自己的方法和經驗。
備考高考文綜歷史,其實就是備三個東西:教材、考試說明和真題。而針對備考的一年時間,在不同的時間段有有著不一樣的側重點。
首先,從升高三的暑假開始到高三寒假結束這半年的時間,主要是打基礎的時間。第一輪復習主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具體的步驟和安排可以按照課本的順序,新課標之后采取專題史的形式也沒有必要打破,主要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多的喚起高一高二學習歷史的記憶。這段時間注意掌握兩個東西,第一,這個時期歷史發(fā)展的主線是什么?比如,復習中國古代的文化史,我們要著重掌握關于儒學的興起和在后世的沿革史;復習中國近代史要注意掌握中國的半殖半封的加深以及由此帶來的各階層的抗爭。第二,要注意盡量全面掌握知識點。參考2010年的北京高考題會發(fā)現(xiàn),有一定比例的細節(jié)知識點的考察,比如,讓大家的學姐學長們都吐血不止的“元代王禎的《農書》”,用人教教材的同學書上只有七個字,七個字…所以這些細節(jié)的考察需要大家在第一輪復習的時候就夯實自己的基礎,讓知識體系盡量的全面。這個時期知識點為主,可以適當?shù)淖鲆恍┱骖},培養(yǎng)做高考題的感覺以及對于難度的把握。
然后,從第二學期開學到二模結束的時期,進行歷史的第二輪復習。這段時間的復習,可以打破教材編寫的框架,對知識點進行重新的整合。教材使用專題史的形式,我們就轉而采用編年史的角度,將整個歷史的知識通過另外一條線索穿起來,這么做還可以讓原本因為編寫的體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識重新整合在一起,從而有利于我們看到具體到某一個具體的時間段的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先后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構建起來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古代史的部分為例,我們可以重新按照朝代來梳理一遍,一方面可以看到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概貌,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貌似相對矛盾的細節(jié)。比如,北宋政治的積貧積弱和經濟的繁榮的矛盾。而這樣的點也是高考很容易出題的點。上面說的梳理工作并不會占據(jù)很大的時間,所以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要多做真題,首先是北京地區(qū)的真題,然后是全國使用新課標省份的真題,然后是全國卷,最后是剩下的真題。這些題沒有必全做,按照我們上面說的順序重要性遞減。
三個階段,從二模結束到高考的時間,進行歷史的沖刺復習。所謂沖刺,就是我們不在糾結于細節(jié)的知識點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視解題方法和時間安排的訓練。這段時間的知識積累主要是以社會的熱點問題為線索進行梳理,因為通觀北京的高考題會發(fā)現(xiàn),文綜歷史的命題從來都是不回避社會熱點的;同時結合考綱,看其中的新增考點和改動在哪兒,因為考綱往往三月才出,距離高考已經很近,這個時候出的東西,有所刪改,難免有瓜田李下的意味,所以這個部分大家也要注意;同時可以順帶注意是否有相關的整的周年紀念事件。對于2011的高考來說,當然就是要關注一下以1結尾的年份,尤其是以11結尾的。上述的工作仍然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那么這段時間的重點是放在做題方法的準備上。以材料題為例,重點體會如何從材料中條分縷析獲得答案,如何知道答案是來源于知識還是材料,如何確定答題的方向,如何確定要答哪個知識點等等。這段時間還要注意回頭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復習過程中做錯的題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識的缺陷等等,查漏補缺。這個時期有個誤區(qū)需要注意,這段時間臨近高考,我們往往會聽到很多關于要注意休息,關于沖刺無用,關于要放松下來的建議,但是我們的經驗是這段時間,如果可以很好的沖刺,一鼓作氣,效率是任何時期都不能比的,而且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考歷史復習常見考點
高頻考點1 農耕文明下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
[答題術語]
(1)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經歷了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演變.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
(2)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經營主要有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yè)三種形態(tài);冶金、制瓷、紡織一個領域手工業(yè)成就突出。
(3)兩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
高頻考點2 中國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和經濟政策
[答題術語]
(1)商朝出現(xiàn)職業(yè)商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yè)的局面被打破,出現(xiàn)許多商晶市場和大商人。
(2)秦漢時期.統(tǒng)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活動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
(3)宋代商業(yè)環(huán)境相對寬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xiàn)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4)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fā)展較快;出現(xiàn)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其中人數(shù)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5)戰(zhàn)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認為農業(yè)是本業(yè),工商業(yè)是末業(yè)。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主張重視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高頻考點3 百家爭鳴和漢
代儒學
[答題術語]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統(tǒng)地位。
高考歷史復習易錯易混淆知識點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錯點
1、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
2、堅持“中體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還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派。
3、康有為借用孔子的權威來宣傳變法,新文化運動則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質都是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易混點
1、 近代史上幾次不同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對當時在社會上仍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則是用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問題,并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解放”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 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的比較
抵抗派以林則徐為代表,洋務派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兩派雖都屬地主階級的派別,但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同。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則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維護清朝統(tǒng)治,鎮(zhèn)壓人民反抗斗爭,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圖。
3、 維新派與洋務派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主張明顯不同。洋務派維護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實行君主立憲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他們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學什么”。兩派主張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4、 維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屬于資產階級的政治派別,但具體的主張并不同,維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而革命派則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維新派(改良派)反對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堅持用武裝起義的手段。
5、 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學習,就抓住三大特征、四個階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二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 深化的歷程;三是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如新思想的萌發(fā)、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四個階段: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地主階級學“器物”;從戊戌變法到20世紀初,資產階級學“制度”;1915年至1919年,資產階級學“思想文化”;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