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題天津卷同題作文及文題解析
2019-05-03 08:06:24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2018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同題作文】:氣度
“氣度”是指一個人的氣魄和風度。我們在正確地評價一個人時,不是單單看他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氣度。如果說容顏漂亮是酒,那么氣質(zhì)風韻就是茶。酒的甘醇在飲,提神氣爽,濃烈而短暫,揮發(fā)的是漂浮昏沉。茶的馨香在品,沁人心脾,幽淡且漫長,回味的是醒神舒暢。
古今偉人、名人由于氣度非凡做成大事的例子很多,同時由于缺乏氣度導致失敗的例子也不少。如三國時期蜀國開國皇帝劉備,因其氣度非凡,有戰(zhàn)略思維和規(guī)劃能力,雖身在漢中,但心系全國,每日想著一統(tǒng)江山,光復漢室。終于靠治國能臣諸葛亮及“五虎上將”在晚年建立蜀國,得成三足鼎立之勢。還有隋煬帝楊廣雖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但在做皇帝前也算得上是一員猛將,有膽有謀,是他親率大軍滅了南方的陳國,結束了中國南北朝分裂長達數(shù)百年的局面。但他喜歡的南朝皇帝的寵妃被他手下的大將高颎殺了,高颎還提著張貴妃的人頭來向楊廣匯報,說南朝要是沒有這個女人禍國殃民不會這么快就滅亡,把楊廣當時就氣得七竅生煙。后來楊廣當了皇帝,最先做的事兒就是找個理由把高颎殺了,結果為了一個別國的妃子而自毀長城。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的氣度非凡。其它不說,就從他寫的兩首詞《沁園春 長沙》、《沁園春 雪》就可看到偉人胸懷。詞中的“萬山”、“層林”、“謾江”、“百舸”、“萬類霜天”和“長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等等,從所選擇意象的氣勢上看出毛澤東的偉人氣度: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中流露出雄視天下的氣魄;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評價,指出封建統(tǒng)治者缺少文治的弱點。讀毛澤東的詩詞,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偉人胸懷和寬廣氣度。
上述事例可充分證明,氣度就有這么大的功效,它可以令山河動容,敵人膽寒,可以使你心想事成,馬到成功。正是有了如此不凡的氣度,唐朝李世民成為真正的開國之君,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被唐王朝尊稱為“天可汗”;也正是有了如此不凡的氣度,毛澤東締造了新中國,是人民當之無愧的領袖,他的光榮和偉大,他的英勇和勝利,將永垂青史。
有人說,氣度是一種看不見但感受得到的特質(zhì),比方像胸襟、雍容大度就是形容這種特質(zhì)。我想,氣度包含了正直、無私、謙虛,而且是待人寬厚、懂得尊重、愿意聽不同的意見等。能做到這一點,要靠平時自身的修養(yǎng)鍛煉。自覺做到謙遜好學,懂得淵博的知識對人的氣度至關重要。知識可以放寬眼界,開拓心胸。知識可以轉化和調(diào)和情緒,淵博可以讓人達到“自然”與“人為”相通和統(tǒng)一,那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有了這般境界,就能在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年代,以寧靜的心情面對復雜的生活世界,以安靜的心態(tài)應對外界的嘈雜,以平和的心境處理世態(tài)的變遷,能凝神靜氣地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
人生在世,固然有很多不得已的生活瑣事煩惱,正如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我們應該相信一個有理想、有氣度的人時刻都會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不為凡塵俗事困擾。我雖不奢望能流傳千古,但也希望能雁過留痕,活一個有氣度的人生。
【文題解析】
2018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lián)想和思考,注重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因子,引導考生對成才成器、國之重器等進行深入思考,啟迪考生爭做大國棟梁,落實高考“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天津卷作文題傳統(tǒng)文化和語文味道都很濃厚,考題巧妙的結合不同詞語,從“器”的不同面向來展示不同的認知角度,從中可以探討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也可以闡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故事或者道理,還可以談到胸懷、責任等等,其背后更深的哲學背景就是“物與人”。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浸潤在自己的文化之中,而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質(zhì)是如何思考物與人的關系,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待“物”的態(tài)度凝聚在各種詞語之中,當青年人開始自覺的從自身的體驗來考察這些態(tài)度時,就走在了繼承與發(fā)揚的道路上了。
考題的難點在于考生能否通透的識別這一“物與人”的關系,把自己的切實經(jīng)歷或者思考過程生動的展現(xiàn)出來。對于材料作文,首先要選擇立意的角度,明確立意;然后再進行構思。
【題外話】
材料作文的審題: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謂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傾向和感情傾向)。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jù)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fā)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 同,就產(chǎn)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
資訊專題>> | |
資料專題>> | 2019屆高三精品資料匯編 2019屆高三第一次月考 調(diào)研試題 |
高三復習重點專題之9月精選 2019屆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