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復習把握五個“量”
2019-01-11 21:44:13三好網(wǎng)
增加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量
根據(jù)生物高考考綱要求和命題“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的原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的重要性。我們更應清楚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缺乏基礎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基礎知識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復習的效率。
生物復習過程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學會主動對各章節(jié)內(nèi)容或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和歸類,自覺發(fā)現(xiàn)其中有聯(lián)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節(jié)練習和綜合練習,這樣有助于將死知識學活,將局部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進而歸納出一條主線,以利于系統(tǒng)地理解基礎知識,并形成聯(lián)系的觀點,同時也能起到訓練思維靈活性的作用。從生物復習總體要求看,無論一輪復習、二輪復習還是三輪復習,都是不斷地“回歸”教材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控制練習的數(shù)量
在復習過程中,進行適度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多年的實踐證明,高三選擇并使用好一本生物復習用書、一份優(yōu)秀生物復習輔導報紙足以應對高考,龐雜的資料也只不過是大同小異,浪費時間而已。
“題海戰(zhàn)術”不可取。若整天埋在作業(yè)和練習堆里,就會感覺身心疲憊,久而久之會失去復習的動力。因此,控制練習的數(shù)量和選擇有質(zhì)量的練習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注意的實際問題,因為這關系到“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的復習效率問題。有的練習必要時可以重復幾次,找找“感覺”。而有的練習可以改頭換面以新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激活思維和合理遷移。同時,對于所做的練習,應抽出一定量的時間進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對所復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學知識,獲得新知識和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
增加對錯題的積累量
進入高三后,所做的練習數(shù)量和次數(shù)肯定要比高二多,除了利用課堂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外,還應該自覺主動地將每份試卷上的典型錯誤摘錄(即錯題本)下來形成自己的錯題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周積累三到五個題,那么經(jīng)過一月、一學期、一學年的積累,再加上自己的經(jīng)常反思和回顧,在腦海里就會形成較大的積累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應該可以厚積薄發(fā)、充分發(fā)揮、得心應手,取得高分。
增加對典型例題的擁有量
對典型例題特別是圖表分析題、實驗設計題等應該是學會分析的方法和解題的步驟,切不可心不在焉或不加思索地死記硬背答案。因為題目是可以變化的,一個人記憶量是有限的。最好自己要能夠發(fā)生聯(lián)想,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不僅能夠起到鞏固作用,更能活躍自己的發(fā)散思維。
合理的時間利用量
高三各門高考科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搶時間的現(xiàn)象,學生可能疲于應付,常常是自我支配時間的較少。如何解決生物學科應有的時間分配?升爺認為,每天用于生物學科復習的時間不能少于1小時,但1小時可以進行如下的分配:早晨20分鐘早讀、傍晚40分鐘的暮讀或翻閱或?qū)土暤闹R進行歸納、反思或做生物作業(yè)。因為生物知識的回顧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切不可考前“臨時抱佛腳”式的復習來應付考試。因此,對于生物學科的復習用時應該有一個合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