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奧賽金牌獲得者薛越的興趣與堅持
2010-02-24 15:25:57楚天金報
小學五年級時拿到全國計算機等級二級證書,高二時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lián)賽一等獎,取得了高考保送生資格……這名“90后”編程高手是武漢四中高二(2)班的薛越。
父母細心呵護孩子興趣
薛越讀小學四年級時,父親薛敏把他送進一個計算機興趣班。“父母沒有強迫我學,主要是培養(yǎng)興趣。”薛越說。不久,好靜的薛越漸漸喜歡上計算機編程。當年家里沒電腦,薛越只能每周在興趣班學習,這也勾起了他對計算機極大的好奇心。
半年后,看到兒子“上路”,薛敏夫婦拿出積攢的4000元錢買了1臺電腦,這是他家唯一的“奢侈品”。之后,夫婦倆先后下崗,薛敏一人在外打工。但兩口子仍鼓勵兒子繼續(xù)學計算機。
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對計算機編程的興趣越發(fā)濃厚,小學時便學會了Basic等基本的編程語言。五年級時,他拿到全國計算機等級二級證書。“小升初”時,他還以“計算機特長生”被原武漢六初(現六中上智中學)錄取,并減免了3000元“擇校費”。
秘訣:興趣加堅持
“信息學奧賽類似于編程,個人覺得要學好這個一是興趣,二是堅持,三是多做題多交流。”還在武漢四中就讀高二的薛越說,有時做題要做一天,沒有毅力是不行的。
上初中后學習任務加重,薛越“擠”出課余時間練習編程。薛越說他很看重解題過程。“看標準解法就像是別人在泥地里鋪好了石頭,做好了捷徑給你看。即使看懂了,自己上場實踐時,還是束手無策。自己思考也許會放很多無謂的石頭,但時間長了就能游刃有余。”
進入高中,薛越因學習壓力太大,一度停止了計算機學習。去年8月,離全國聯(lián)賽僅3個月,薛越重新“揀”起計算機。他請了1個月假集中培訓,班主任為他精心計算時間,批了半個月的假。比賽結束,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為薛越“開小灶”,幫他把落下的功課補了回來。
天資、毅力、環(huán)境缺一不可
“能在信息學奧賽中拿獎,不僅要天資好,還要有愛好,有環(huán)境。”李文溢老師表示,信息學并非高考科目,不少學校不愿意讓學生在這上面花時間。所以只有在不追求死讀書的環(huán)境里,才會有空間支持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也更具有發(fā)散性思維,而薛越就非常幸運地擁有三方面的優(yōu)勢。
“和奧數一樣,信息學也并不適合所有人。”薛越的媽媽彭潔告訴記者,小學時和兒子一樣進入興趣班的有30多人,到了高中只剩下一兩個,能堅持下來的不多,能走到“金字塔頂”的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