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政治知識點 > 2010高考時事政治:中國如何長成真正的大國

2010高考時事政治:中國如何長成真正的大國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31 07:07:49

[標簽:高考 政治]

  摘要:政府對中國“經濟奇跡”的出現(xiàn)無疑功不可沒。而在這60年間,政府扮演的角色中,哪些部分是迫切需要重新審視的?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

  逐步改變如今這種GDP增長雖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卻日益嚴重的狀況,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內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國。

  政府對中國“經濟奇跡”的出現(xiàn)無疑功不可沒。而在這60年間,政府扮演的角色中,哪些部分是迫切需要重新審視的?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的這種發(fā)展模式在其內部形成了“尺蠖效應”:就像那一放一縮卻只朝著一個方向移動的尺蠖,政策一“左”,老百姓的自由就減少,但福利卻難以增加;政策一“右”,老百姓的福利就收縮,但自由卻難以擴大。一講“小政府”,官員就推卸責任,但權力卻依然難以限制;一講“大政府”,官員就擴大權力,但責任卻仍舊難以追問。向右,公共資產就快速“流失”,但老百姓的私產并無多少保障;向左,老百姓的私產就受到侵犯,但公共財富仍然看守不住。

  正如孫立平教授所言:無論向左還是向右,得利的都是同一些強勢者,而吃虧的也是同一些弱勢者。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個蘿卜兩頭切,左右都是他得”。

  這一輪經濟蕭條發(fā)生以來,“Chimerica”現(xiàn)象成為當今世界上議論的一個熱點。但在我國,這個說法同所謂“G2”說一樣似乎主要被視為中國地位提高的標志,于是討論集中于我們?yōu)榇藨撆馄饋頂[出經濟強國的姿態(tài)呢?還是冷靜地看到自己的實力還無法與美國相比,因此小心不要被這種“抬舉”所迷惑甚至“捧殺”?

  但是其實,“Chimerica”或者說是“中美互補”現(xiàn)象之所以成為當今全球化經濟中最醒目的一道風景,主要在于這樣一種所謂的“互補”機制本身的特點,而不在于互補雙方實力的評價。即便在“Chimerica”一詞的創(chuàng)造者弗格森那里,它的意思也并非是說中國的實力已經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而是描述全球化中中美兩國各自的奇特經濟角色:美國這個典型的“過度消費”大國需要大量“外供”,而中國這個典型的“超低消費”大國需要大量“外需”,于是雙方便形成了“互補”。這與實力地位上雙方是否旗鼓相當,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危機前的泡沫時期,美國人從這種“互補”中得到了“高消費”,而中國從中得到“高增長”,但雙方在各得其所的同時也已經有了牢騷:“超廉價的勞力、土地、資源付出,形不成有效進口需求,只換來巨額的‘綠紙’(賬面美元)。中國人埋怨美國開動印鈔機卷走了咱們的血汗,美國人埋怨中國廉價貨砸了他們的飯碗,而一旦美元狂貶,美國完了,我們的血汗也白搭。”

  危機一旦爆發(fā),雙方的抱怨立即升級。然而奇怪的是:雙方的互相依賴似乎也明顯升級:美國的消費窟窿越大,越希望中國增持美債,給他們填窟窿。而另一方面,中國的過剩危機越嚴重,越希望保住外需。于是一方面加強出口退稅使產品更廉價,以適應美國因危機降低了的購買力;另一方面凍結《勞動合同法》,以降低生產成本維持“競爭力”,但消費不足卻因此更難改變。

  于是美國何以“高消費”、中國何以“低消費”便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筆者前曾指出:美國這些年來的“過度消費”現(xiàn)象既不能用經濟上的“資本主義制度”,也不能用觀念上的“西方文化”來解釋,它表面上的原因是美元的透支功能,而深層的原因是民主制度下“反向尺蠖效應”形成的國民“自由福利雙膨脹”帶來的消費激勵。

  回過頭來看中國。無論是就中國經濟幾十年來的縱向分析來看,還是就中國與其他國家及經濟體的橫向比較看,影響居民消費率的因素是多樣的:經濟發(fā)展模式選擇出口導向型、經濟發(fā)展處于高增長階段、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的轉軌,都會影響居民消費率的提高,還有些人說儒家文化有高儲蓄傳統(tǒng),也會壓低消費率。同時不言而喻的是,居民消費率也并非越高越好,處在上述幾種因素影響下的國家消費率低一些是正常的。很多窮國與經濟停滯國家積累率低下,一點點產出吃光了都不夠,居民消費率顯得奇高,這同樣是一種病態(tài)。

  但是無論如何,像我國如今這樣奇低的居民消費率,無論與東亞、東南亞那些經濟發(fā)展模式與我國類似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相比;與印度那樣同處于高增長階段的發(fā)展中大國相比‘還是與“新歐洲”那些同樣發(fā)生了經濟轉軌、并且增長率也很高的“前計劃經濟國家”相比;甚或與文化傳統(tǒng)相似的韓國和臺灣等東亞“儒家文化圈”中經濟體相比,我國如今的居民消費率都要明顯地低得多,在國際國內這都被認為是不正常。而且造成這種奇低消費率的原因、至少與上面提到的那些類似國家和地區(qū)相比,不能用上面列舉的那些因素來解釋。顯然,這只能與我國獨特體制下造成的“尺蠖效應”對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拉動內需”就不能僅僅在經濟政策上做文章。最近陳志武教授指出:民主才能拉動內需。我以為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如果我們能夠在“為自由而限權,為福利而問責”這兩個方向上不斷取得進展,逐步改變如今這種GDP增長雖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卻日益嚴重的狀況,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內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國。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giftsz.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