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古文閱讀訓練
2009-09-04 15:42:28中教網(wǎng)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T)道為人能自刻苦儉約。當晉與梁夾河而軍,道居軍中,為一茅庵,不設床席。臥一束芻而已。所得俸祿,與仆廝同器飲食,意恬如也。諸將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遺道,道不能卻,置之別室,訪其主而還之。居父喪于景城,遇歲饑,悉出所有以周鄉(xiāng)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負薪。有荒其田不耕者,與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潛為之耕。其人后來愧謝,道殊不以為德。天成、長興之間,歲屢豐熟,中國無事。道嘗戒明宗曰:"臣為河東掌書記時,奉使中山,過井陘之險,懼馬蹶失,不敢怠于御轡,及至平地,謂無足慮,遽跌而傷。凡蹈危者慮深而獲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明宗問曰:"天下雖豐,百姓濟否?"道曰:"谷貴餓農,谷賤傷農。"因誦文士聶夷中《田家詩》,其言近而易曉。明宗顧左右錄其詩,常以自誦。水運軍將于臨河縣得一玉杯,有文曰:"傳國寶萬歲杯",明宗問之,道曰:"仁義者,帝王之寶也。故曰:'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昌君不曉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講說其義,嘉納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當晉與梁夾河而軍。軍:軍隊
B、歲屢豐熟。歲:年景
C、道嘗戒明宗曰。戒:戒除
D、中國無事。中國:猶今之中國
2、分別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道為人能自刻苦儉約悉出所有以周鄉(xiāng)里
臣為河東掌書記時何以守位曰仁
A、兩個"為"相同,兩個"以"也相同
B、兩個"為"相同,兩個"以"不相同
C、兩個"為"不相同,兩個"以"也不相同
D、兩個"為"不相同,兩個"以"相同
3、與"因誦文士聶夷中《田家詩》"句中"因"字意義、用法相同的是
A、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
C、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
D、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4、下面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谷貴餓農,谷賤傷農。
A、谷子貴了農民就要挨餓,谷子賤了就會傷害農民。
B、谷子貴了就要餓著農民,谷子賤了農民就會受損害。
C、糧食貴了百姓就會挨餓,糧食賤了就會傷害農民。
D、糧食貴了百姓就要挨餓,糧食賤了百姓就要受損害。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分句間關系相同的一組是
①有荒其田不耕者,潛為之耕②天下雖豐,百姓濟否?
、郾菹卤赜兎,請今日為始④歲屢豐熟,中國無事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6、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馮道年輕時學習刻苦,生活節(jié)儉。行軍睡覺不用床席,且和士兵喝同樣的酒,吃同樣的飯。B、馮道常常助人為樂。有時拿錢救濟鄉(xiāng)里百姓;有時暗暗地替無力種田的人耕種,使人對他很感激。
C、馮道深明當時社會"谷貴餓農,谷賤傷農"的現(xiàn)實,在天下豐收的情況下誦讀《田家詩》諷勸皇帝,對皇帝的影響很好。
D、馮道認為,"仁義"是皇帝最大的寶貝,但由于皇帝對此不理解,他只好離去了。
p參考答案
1、B(A“駐扎”、C“勸告”、D“中原一帶”)
2、C(“為”分別是“做”、“在”;“以”分別是“而”、“憑借”)
3、D(A“由”、B“趁機”、C“因襲”)
4、D5、D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