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青春佳作:作文一組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30 16:55:45
青春佳作:作文一組
非典型城市觸覺
廣東深圳紅嶺中學(xué)高二李雅濱
城市很復(fù)雜。
許多人厭倦城市是因為它的紛繁忙碌,許多人向往城市是因為它的多姿多彩。不管怎么說,城市足夠復(fù)雜,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分鐘都有人疲憊地回歸鄉(xiāng)野,也有人滿懷憧憬地前往都市。
一直在城市生活,漸漸形成了城市觸覺,一些對城市生活的看法,一些對城市人的了解,一些對城市環(huán)境的感覺。我的城市觸覺,非典型。
一個人在城市行走,一開始時喜歡看建筑,那些佇立不動的水泥鋼筋混合物,但是日子久了,這些千篇一律的建筑再也不能透露出什么新的氣息。所以,我轉(zhuǎn)而去看人,再熟悉的地方也總有新的人文風(fēng)景。我很欣賞這樣的判斷:“對待知識分子的態(tài)度標(biāo)志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對待工人農(nóng)民的態(tài)度則可考驗這個城市的良心。”是的,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但他們會妒忌比自己混得好的乞丐。唯有不斷地扶持下層窮困的工人農(nóng)民,這個城市才會產(chǎn)生新的力量,這個社會才能吐故納新。
一個人在城市生活,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個剛踏進城市的人都必須首先學(xué)會生存,然后才是生活,否則,任何高遠的理想都實現(xiàn)不了。身邊的朋友有中途輟學(xué)去打工的,她對我說:“其實我挺羨慕你的。”再看看另一些朋友,有人為了一份滿意的職業(yè)而幾乎跑遍全中國的大城市,有人為了積累留在城市的資本而屈就低薪且勞累的工作,有人不斷地去努力適應(yīng)狀況不斷變化的城市生活卻還是感到力不從心。每每想到這些,就算學(xué)習(xí)再累也總是能夠安慰自己,畢竟,我只管學(xué)習(xí)就夠了。
一個人在城市旅行,一直是我所向往的。旅行,只是偶爾駐足,完全不必擔(dān)心自己將來會不會適應(yīng)這個城市,也不必擔(dān)心日后深入這個城市會不會發(fā)現(xiàn)它的不堪。走走停停,聞聞這個城市的空氣,瞅瞅這個城市的老房子,逛逛這個城市的風(fēng)情小店,看看這個城市的人,留給自己一些模糊的印象。然后,離開。我真正意義上踏足過的城市只有北京。去之前,總覺得北京是一個特別有風(fēng)味的城市,胡同和四合院,在沒去之前就已經(jīng)深深為之傾倒。但是結(jié)果讓我失望。故宮、頤和園、長城,這些名勝古跡我著實沒有多大興趣,我是為了北京而來,不是為了人群涌動的旅游景點。糟糕的天氣,公交車站前成堆的人群,偏僻的酒店,終于,失望而返。每一個城市都要自己去親身行走才能品出味道,而非跟旅行團盲目地往人群里扎。
無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城市,哪怕是最初的夢想不能實現(xiàn),但每個勤勞塌實的人最后都會變得富有。
在城市里行走,走著走著,就開始刀槍不入了。
我,一直,在路上。
生命如歌
河南省實驗中學(xué)高三(6)班李堯
生命如歌,我們每個人都是創(chuàng)作者。
墜地時的呱呱聲是生命之歌的前奏。談不上有多么動聽,但那一聲聲有力的呼喊似乎在宣布“我來了!”,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
每個人的前奏都是一樣的。然后,作為第一部分的童年到來了。它天真、活潑、自然、可愛甚至可笑一一它是天狗食月時的哇哇聲;它是夜晚家屬院孩子們的嘰嘰喳喳;它是男孩子打上領(lǐng)帶、女孩子穿上高跟鞋,學(xué)著父母的樣子說話。它歡快、輕松,偶爾有一兩個不和諧的音符,也掩蓋不了它作為一首優(yōu)秀的小提琴曲的地位。
但每個人的童年之聲都大略相似,相比之下,青春之歌就顯得豐富多彩得多,好像現(xiàn)在學(xué)校里的作文一樣,體裁不限、形式不限,唯有題材是限定的,那就是青春。有的人的作品開頭轟轟烈烈,仿佛重金屬搖滾,但到后來,就不免聲嘶力竭,歌曲還在繼續(xù),實際已畫上了休止符,無人再愿意聆聽。有的人用長笛吹出一首輕快激越、蓬勃向上的曲子,高潮雖然尚未到來,卻已能讓人感到力度在加強、希望在增長。
后青春之歌。之所以叫“后青春”,而不是“中年”或“老年”,是因為曲子不在于有多長而在于有多好,曲子的長度基本決定,我們只能決定內(nèi)容一一青春或非青春。有些人的曲子的確很長,開始也很慷慨激昂,半道中突然急轉(zhuǎn)直下,隱約中已能聽到葬歌的旋律,令人生惡,比如秦檜,比如汪精衛(wèi)。有些人的曲子的確很短,然而它們經(jīng)久不息,余音繞梁,比如嵇康死前留下的《廣陵散》的幾串音符,比如布魯諾在火刑架上、革命志士在絞刑架上的怒吼,再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開頭那一連串撞擊人心的“敲門聲”……
人生,在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哭聲中結(jié)束。數(shù)一數(shù)其中真誠的淚水,那就是人生價值的珍珠。生命之歌的譜曲權(quán)在你手中,如何演繹,好好把握!
點評:
我們常說“生命如歌,歲月如河”,顯然作者也有這種感悟,且把它書寫成了文字來表達。文章思想清晰,剛出生時,童年,青春以及后青春四個階段,層次安排合理有序,且每一階段都聯(lián)系到歌曲來寫,很好地對應(yīng)了文章題目“生命如歌”。
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是,在后兩階段的描寫中,作者所舉的例子或所用的比喻,與該階段的特點結(jié)合得不是太緊,顯得有些泛泛而談,應(yīng)集中筆墨,或補充一些細節(jié)描寫,如“它是天狗食月時的哇哇聲;它是夜晚家屬院孩子們的嘰嘰喳喳;它是男孩子打上領(lǐng)帶、女孩子穿上高跟鞋,學(xué)著父母的樣子說話”,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雨羽)
貓
江西上饒一中高三(1)班翟羽蝶
我深信黑夜是永遠的神秘,即使有皎潔的月光或燈火輝煌,也驅(qū)趕不了夜的陰與暗。
我希望有一雙如夜色般純粹的瞳仁,那樣,或許能在夜晚看見蝙蝠化作伯爵,黑貓變成女巫,或許還能看見東京平安時代的百鬼夜行。
可惜,我在夜色中只見到一樣——貓,而且它從未變成女巫。
很小的時候,住在平房里,窄長的過道中擺著小床。我在那里第一次見到夜晚的貓。
月亮很遠,過道里陰影流淌,墻上是樹枝深深淺淺的影子,在不高的墻沿上還有一個小小的影子。我從夢中醒轉(zhuǎn),或許,仍在夢中。我爬起來,透過窗子,看見一只正對著月亮沉思的黑貓。窗子有如畫框,畫框中的月亮與尖耳朵的黑貓構(gòu)成我日后頻繁憶起的畫面。
從那時起,我時時留意身邊的貓,想找到那只背景憂郁的黑貓。
從那時起,我愿意相信貓來自月亮,出沒于夜晚也只為思念故鄉(xiāng)。
不知為什么黑貓多出現(xiàn)在月夜,仿佛是月亮從暗影中喚出了黑貓,一如落日時分沉睡在石棺中的伯爵直到夜晚才睜開雙眼。也正因此,夜行的黑貓往往因了人們對黑夜的恐懼而背負罪名,它們是女巫的化身,是惡魔的寵物,是冥界的守護者。
不知為什么其他花色的貓很少同黑貓在一起。是因為黑貓讓它們同樣成為不祥之物而遭其厭棄,還是貓兒獨來獨往的天性讓它們彼此孤立?我不知道。這是貓的世界,人如何揣測?
有見過貓在雨后初睛的日子對著淺淺的水洼沉思。
有見過貓趴在屋檐下,曬著太陽,用一只眼睛去數(shù)主人家的小雞。
有見過貓蹲在洗手間的水池上對著鏡子沉默一天。
有見過貓蜷在籃子里,頭擱在籃邊上,瞇著眼睛看狗被主人按在盆里洗澡,或許它還會舔一下鼻子……
我喜歡這些會享受的小家伙。
有時候真希望能在夢里化作黑貓,踩著墻沿,欣賞月光,興許還能走進另一個夢中,也送去一幅月與貓的圖。
。ㄖ笇(dǎo)教師:張文寄)
人生若只如初見
——讀《邊城》有感
浙江杭州蕭山十中203班方靜南
青山、秀水、夕陽、白塔、飛鳥、虎耳草,還有那美麗的晚霞,在邊城的天空上如顏料般蕩漾開來,是一種寧靜的幸福,同時也意蘊著一股淡淡的莫名愁緒。
書里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一個美麗純潔的女孩子。她自幼父母雙亡,由靠擺渡為生的祖父撫養(yǎng)長大。多少個黃昏里,翠翠獨坐在山頭的白塔下,看天,看云,看滿枝的落花隨那潺潺的溪水流走,如同自己飄逝的年華。
這樣的邊城是美麗的,溫柔而又有幾分凄涼的,翠翠便是在這里平靜地度過了14年,然而14年后翠翠的生活有了轉(zhuǎn)折點。15歲,就在朦朧的15歲,情竇初開的少女第一次嘗到了愛情的滋味,盡管這段感情沒有任何雜質(zhì),但卻比什么都要來得沉重。邊城很小,世間的事也多有巧合,最令人意外的是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翠翠,但翠翠對這一切毫不知情。無疑,她是天真的,她愛上了儺送,她愛上了夢中那美妙的、悠揚的、回蕩在整個山頭的歌聲。這歌聲給了她一雙翅膀,帶她去尋覓幸福的方向,也安撫了翠翠那顆長年徘徊在渡口,早已厭倦漂泊的心。那時候,翠翠的生命也因此充滿了靈動。
可生命往往錯置,幸福往往易逝,就像短暫駐留在春天的候鳥,一去不復(fù)返,只是一路上青春小鳥掉下的長不回的羽毛。
翠翠的愛情只有一縷歌聲和一把虎耳草作為承載物,簡簡單單,然而一個音符、一片葉子又怎能承載天保死的成全呢?能嗎?
無星無月,夜色很濃。夜很靜,人更靜,唯有那秋蟲的低訴,更顯寂寥。
有多少個日子翠翠沒有聽到儺送的歌聲了?很久很久吧。儺送離開了邊城,戴著一副精神的枷鎖遠走他鄉(xiāng)。他怎么能忘記哥哥的死呢?他怎么能忘記那日在山頭沉默的黯淡眼神呢?他怎么能忘記哥哥決意闖灘的那種絕望呢?能嗎???
操勞一輩子的祖父看著那些關(guān)于翠翠母親的烙印,沉下去又浮下來,竟在15年后與翠翠生命的軌跡相重合。她們的命運驚人地相似,這,這莫不是悲劇的又一個輪回?于是帶著滿腹心酸與悲愴,祖父在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永遠地離開了翠翠。一坯黃土、一副棺木、滿天飛舞的紙錢……沉痛中,翠翠終于明白了一切,可惜終究遲了。
天保、儺送、祖父,他們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或死或走離開了邊城,從翠翠的生命里消失了。也許,天保是個好人,儺送也是個好人,邊城里的人都是善良純樸的,可是他們都走了,走得遠遠的,誰來陪伴翠翠?誰來守護翠翠的夢?誰來還翠翠一生的幸福?全書講述至此,我不禁潸然淚下,從婉約到蒼涼,這注定就是一場美麗、蒼白,且永遠游離的愛情。
煙水迷離,四野寂寥。只有翠翠獨自一個人守著渡船,依然癡癡地等待儺送的歸來。
“也許這個人永遠都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想那時少女心上花開,不知為誰;而少年夜半高歌的片刻光景,又是為誰。幾分哀思,幾分愁緒;幾分幽怨,幾分離索,無奈中俱已成為過往,化作一潭湘西碧水向東流。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悠悠邊城悠悠情,什么叫幸福?什么叫永恒?愛,何以如此沉重?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點評:
《邊城》是一幅美麗迷離的畫,山美,水美,人亦美,然而,也許是天妒人間,美麗的故事卻往往伴隨著凄然,翠翠便是這凄然畫中的凄然之人。作者運用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為我們述說這一個美麗而凄然的故事,單看題目“人生若只如初見”,便可感受到一種無奈與幽怨的情愫,如《邊城》似的蒙著一層淡淡的哀愁,可以說,作者的心已與《邊城》中的翠翠及作家沈從文有了一些共鳴。文章的最后,引用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將這種蒙著哀愁的詠嘆色彩再次推向一個高度,接著又是一連串的問號,無需回答,也無人能回答,只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一句,似乎什么都答了,又似乎什么都沒答……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