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全譯(原文 注釋 譯文)44
來源:高考網(wǎng) 2009-08-21 14:41:04
【原文】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①:“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②,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xué)邪?”曰:“惡③!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④,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⑤!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⑥,參日而后能外天下⑦;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⑧;朝徹,而后能見獨⑨;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⑩,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11),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12)。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13)。”
【注釋】
、倌喜涌⑴畟Γǎ常壕鶠槿嗣。舊注曾疑“南伯子葵”即“南郭子綦”。
、谌孀樱河變,孩童。
、蹛海ǎ鳕保┻@里是批駁、否定對方的言詞,義同“不”。
、懿妨阂校喝嗣菏ト酥溃褐柑摰瓋(nèi)凝的心境。圣人之才:指明敏的、外用的才質(zhì)。
⑤庶幾:也許、大概。
、奘兀撼质兀奘,這里指內(nèi)心凝寂,善于自持而不容懈怠。
⑦參:三。外:遺忘。“外”是相對于“內(nèi)”的,思想上、精神上既然能凝寂虛空,身外之物,包括天地、死生都好像虛妄而不存在,故有以天下為外,以物為外,以生為外的說法。
、喑瘡兀“朝”指朝陽,“徹”指明徹,這里用早晨太陽初升時的清新明徹,喻指物我皆忘的凝寂空靈的心境。
、岐殻呵f子哲學(xué)體系中的又一重要概念,指不受任何事物影響,也不對任何事物有所依待。能夠獨立而無所依待的就只有所謂的“道”,故這句中的“獨”實際指的就是“道”。
⑩殺:滅除,含有摒棄、忘卻之意。“殺生者”與下句“生生者”相對為文,分別指忘卻生存和眷戀人世的人。
(11)將:送。
(12)攖(yīng):擾亂,“攖寧”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保持心境的寧靜。這是莊子所倡導(dǎo)的極高的修養(yǎng)境界,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得到了“道”,所以下一句說“攖而后成”。
(13)“副墨”、“洛誦”、“瞻明”、“聶許”、“需役”、“於(wū)謳(ōu)”、“玄冥”、“參寥”、“疑始”等,均為假托的寓言人物之名。曾有人就這些人名的用字作過推敲,揣度其間還含有某些特殊的寓意,但均不能確考。大體是,“副墨”指文字,“洛誦”指背誦,“瞻明”指目視明晰,“聶許”指附耳私語,“需役”指勤行不怠,“於謳”指吟詠領(lǐng)會,“玄冥”指深遠虛寂,“參寥”指高曠寥遠,“疑始”指迷茫而無所本。
【譯文】
南伯子葵向女偊問道:“你的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顏卻像孩童,這是什么緣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說:“‘道’可以學(xué)習(xí)嗎?”女偊回答說:“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學(xué)習(xí)‘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氣卻沒有圣人虛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虛淡的心境卻沒有圣人明敏的才氣,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dǎo)他,恐怕他果真能成為圣人哩!然而卻不是這樣,把圣人虛淡的心境傳告具有圣人才氣的人,應(yīng)是很容易的。我還是持守著并告訴他,三天之后便能遺忘天下,既已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遺忘萬物;既已遺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遺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遺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徹;能夠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徹,而后就能夠感受那絕無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時限;既已能夠超越古今的時限,而后便進入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沒有死,留戀于生也就不存在生。作為事物,‘道’無不有所送,也無不有所迎;無不有所毀,也無不有所成,這就叫做‘攖寧’。攖寧,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而后保持心境的寧靜。”
南伯子葵又問:“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說:“我從副墨(文字)的兒子那里聽到的,副墨的兒子從洛誦(背誦)的孫子那里聽到的,洛誦的孫子從瞻明(目視明晰)那里聽到的,瞻明從聶許(附耳私語)那里聽到的,聶許從需役(勤行不。┠抢锫牭降,需役從於謳(吟詠領(lǐng)會)那里聽到的,於謳從玄冥(深遠虛寂)那里聽到的,玄冥從參寥(高曠寥遠)那里聽到的,參寥從疑始(迷茫而無所本)那里聽到的。”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