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閱讀的設題特點與答題技巧指津3
來源:高考網(wǎng) 2009-08-20 22:39:31
第二,善于“定位”,排除干擾。
命題人喜歡對文中重要名詞術語內(nèi)涵的理解進行制題,如“過敏反應”(2004年)、“簡單法則”(2005年)、“人類多樣性”(2006年);還有些則是針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它所關涉的語段也很集中,如“根據(jù)原文,下列明顯屬于免疫力過強引起的疾病的一項是”(2004年)、“‘就像管弦樂隊的一個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樣’這個句子中,‘管弦樂隊’喻指的是”(2005年)、“對插入語‘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006年)。這類題目,在解題時可迅速找到該名詞所在的語段,然后結合具體語境加以仔細研讀,吃透語意,不難攻克。
同時,要特別提防一種設題“陷阱”,即“似是而非”。例如題干為“‘對過敏反應’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2004年)”,你會發(fā)現(xiàn)在四個選項中,每個選項的語意都是正確無誤的,難以做出選擇。但若能更深入一層分析,這四個選項所闡述的角度卻是各不相同的:“過敏反應是指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臨床最常見的疾病”是指出其臨床表現(xiàn);“過敏反應是由個體差異和遺傳帶來的一種臨床最常見的超敏反應,如哮喘病”是其特征;“過敏反應是由異種動物血清、各種微生物、寄生蟲、青霉素等過敏原誘發(fā)的超敏反應”則為誘發(fā)因素;“過敏反應是臨床最常見的機體受同一抗原物質(zhì)再次刺激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異常免疫反應”指出了其內(nèi)涵,才是對該術語的最準確闡釋?梢娺@種設題方式帶有很強的干擾性——語意的正確并不意味著是正確答案,需要考生能把準題干,清除干擾。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